员工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关系的研究综述

2015-05-30 23:21向澜章喜为
关键词:员工组织企业文化

向澜 章喜为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代表着基本的信仰。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更是因人而异,背景差异造成价值观分歧,而了解价值观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成员积极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整理有关组织成员价值观的研究现状,探寻个人价值观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可能给组织带来的影响,为组织形成和谐融洽的组织文化提供帮助。

关键词:价值观  企业文化  员工  组织

1 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重视。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效地提升了其组织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推动了其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并积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组织成员是组织决策的,或制定者,或执行者,或监督者,因而,他们对组织运行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世界五百强宝洁公司一直奉行“人才是最宝贵资源”价值观的原因之一。组织成员,尤其是创始人、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团队的价值观,以历史、传统、英雄人物、规章制度等形式融入组织文化,进而影响组织的战略布局和战术制定。由此可见,组织成员的价值观是能够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资源,也可以催生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

2 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一词原本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被称为商品的。而价值观则与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价值观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是个体或群体对有关价值问题的看法,包括对价值实质、标准和构成的认识。Kluckhohn(1951)对价值观进行了定义,阐明了其基本内涵。他认为,价值观是一种个人或群體的、内隐或外显的、有关“值得”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方法和行为取向。而Rokeach(1973)则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不易发生改变。

大量的管理实践证实,价值观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甚至会决定个人和组织的实际行为。一般情况下,个人和组织都愿意朝着一个有价值的、有前景的方向努力,而不愿在无意义、无价值的事情上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因此,组织应该充分发挥价值观在集体导向中的作用,有效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以此为切入口,设计或者调整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组织结构和激励制度等与日常运行体系相关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

3 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效。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质上来看,企业文化好似一个投影仪,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反映在管理领域。而从文化层次角度分析,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亚文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组织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之一,集中反映了集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目前,我国学术研究界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其中,比较流行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五因素说:该学说是由迪尔和肯尼迪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五个因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和企业环境。其中,前四个因素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必要因素,不可或缺,而企业环境则是影响企业文化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

②两种文化总和说:这种学说指出,企业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内容。其中,物质文化不是一种显性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基础设施、技术、产品、设计、材料、商标等内容。而精神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作风、习俗、传统等。该学说明确了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后来相关研究影响较大。

③群体意识说:此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群体意识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员工群体在企业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群体意识主要包括员工所共有的集体思想、情绪情感、意志、性格风貌几部分内容。

五因素理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定义,而是对企业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概括性罗列。两种文化总和说中的物质文化,其实是某种具有特征性行为的结果;而精神文化是企业整体心理特征的体现,主要由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和传统等构成,它是企业发展精神和理念的凝结,包含了企业的建立发展特征和方向。而群体意识中的行为方式契合了上述定义中的行为特征。因此,“行为特征”一词更能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4 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契合度

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企业文化的发展有赖于集体成员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共同信念。价值观贯穿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并最终内化于企业成员的行为规范,并积极引导其行动。价值观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企业亦是人力资源的集合,员工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程度,直接决定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高低。企业又称和谐的一致性,即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一致,是员工的个人特征和工作岗位相一致的一种状态。一般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员工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个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需求选择职业岗位,而组织也会根据员工的个体特征安排培训,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进行激励,从而达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提升的双赢局面。

领导与企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领导与企业文化是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即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和功能要求。而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领导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影响着其行为方式和价值态度。而这种相互塑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双方寻求契合的方式。

其次,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根据领导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企业领导划分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两种。其中,变革型领导与发展导向型文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交易型领导和经济导向型文化相匹配,这两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员工满意度和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这显示了领导和文化的契合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值得企业管理者研究和深思。组织文化是组织创始人意愿和使命的综合反映。企业创始者通常会根据其发展理念确定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和整体结构,进而根据阶段发展特征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构建企业文化。他们通常不愿受传统行为方式和习惯的约束,更倾向于自由地实施这些想法。

企业高管同样对组织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途径主要有企业组織架构、工作过程、工作程序等。久而久之,这些基本内容就会成为企业文化创建的基础和前提。Scheinde:(1987)提出了吸引-选择-磨合ASA过程理论,认为组织行为是集体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集体行为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创立者或高管会通过实际行动制定出符合其需求的组织目标,并积极付诸实践。而他们的行动又会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对组织结构进行改进和塑造。这些组织的结构和过程决定了最终留在组织的成员类型和特征。同一类型的组织成员在行为方式和思维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他们能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5 述评

综上所述,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价值观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历史性、选择性和主观性。价值观支配和制约人的动机。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可取的目标方向指导人的动机,并最终转化为实际行动。毫无疑问,价值观也反映人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此,价值观也反映人生观,反映人的主观认知世界。对于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共识同样适用。成员对个人能力、职责、权利、薪酬、制度等的价值判断,无疑会持续地对组织效率产生影响。

个人价值观,尤其是高管们的个人价值观,犹如旗舰,引导着组织成员价值观向实现组织目标所需价值观靠近。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传播在质量和维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所以,不论是盈利性,还是非盈利组织,都可以通过吸引契合的组织成员,来丰富并完善组织文化,以实现和谐价值观指导下组织文化的独特性。这也将成为各类组织实现基业长青的有效途径。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其:

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建设目的和基本方向。企业文化是内生的,是员工在组织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反映。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企业管理者应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发挥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积极借鉴和参考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并确立现阶段的文化任务。

其次,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分阶段进行文化建设活动,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各种内部关系,保证其文化建设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第三,文化是共享的。文化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共享的价值观。但目前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存在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文化,忽视了企业员工在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其文化发展的最终成效。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健全文化影响绩效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提升其文化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政,忻蓉,王安逸.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2).

[2]金盛华,郑建君,辛志勇.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结构与特点[J].心理学报,2009,41(10).

[3]闫秋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8).

[4]郭莲.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尺度[J].科学社会主义,2002(5):53-

55.

[5]杨林.员工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J].企业导报,2011(01).

[6]鲍升华.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J].江汉论坛,2006(11).

[7]常亚平,郑宇,朱东红,等.企业员工文化匹配、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0,7(3):373-378.

[8]Williams,A.,Dobson,P.&Walters,M.Changing Culture[J]. Institute of personal Management,1989(5):43-57.

[9]鲁明.民航空管员工价值观与文化现状的初步调查和思考[J].空中交通管理,2008(03).

[10]朱青松.企业文化如何塑造员工价值观[J].现代商业,2009(08).

作者简介:

向澜(1986-),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在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文化。

猜你喜欢
员工组织企业文化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