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5-06-06 10:49马世昌张莉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透析液低血压组间

马世昌 张莉莉

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观察

马世昌 张莉莉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效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可靠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透析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分别给予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透析。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血钠浓度以及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和需要提前结束透析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的CRE、BUN和血钠水平,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差异不大,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血压发生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需要提前结束透析发生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施透析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低血压,是临床透析实践过程中理想方式之一。

低温可调钠 透析 低血压 预防

临床研究表明[1]: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水平相对较高。相关患者一旦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进一步导致其在临床上出现头痛、虚脱、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不仅仅对患者透析血流量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进一步导致其残余肾功能的持续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鉴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效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可靠方法,选取了我院临床收治的透析患者若干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共计176例,入选病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4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透析患者。176例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如下:①性别分布:男性病例96例,女性病例80例;②年龄情况:病例整体平均年龄为44.56±5.87岁,最大66岁,最小34岁;③病程情况:病例整体平均病程为28.45±6.44月,最长44个月,最短6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透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机装DBB-26,费森尤斯4008-s血液透析机,透析器采用金宝6LR型号,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时间为每次4小时,每周透析2次,血流量200~22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对照组:透析液钠浓度在整个透析期为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观察组:透析液钠浓度采用机器内设置曲线模式,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的150mmol/L,于透析结束前的30分钟时减至136mmol/L。透析液温度设置为35℃。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血钠浓度以及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和需要提前结束透析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3.1 for Windows软件包。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透析后的相关指标比较情况 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透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RE,BUN和血钠水平,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差异不大,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透析后的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一览表

2.2 两组患者实施透析后的相关结果比较情况 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需要提前结束透析发生率组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施透析后的相关结果比较情况一览表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2~4]:在实施透析的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多种因素相关。文献和报道结果显示,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有效循环容量的减少、透析液钠浓度过低、相关温度超标、患者个体基础营养水平相对较低、相关药物作用等等。而对于实施透析治疗的患者个体而言,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低血压不仅仅会影响患者后续治疗,情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健康。

鉴于此,我院在积极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低温可调钠透析的透析方式,对患者低血压的预防效果作用十分明显。可调钠透析实际上指从透析开始到透析结束的全过程中,对钠的浓度根据需要适时调节。在患者实施透析的初始阶段,通常情况采用相对浓度较高的钠透析,这样就可显著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从而促进人体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对超滤脱水十分有利[5,6]。同时,患者血浆渗透压会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血压整体水平也更平稳;在患者透析即将结束的阶段(一般为透析结束前30分钟内),通常情况采用浓度为136 mmol/L的钠透析,从而确保患者血钠在透析结束前恢复正常,最终降低患者透析治疗过程中口渴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7,8]。

从本文研究的比较数据上分析:实施低温可调钠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作率显著降低,同时患者均未出现需要提前结束透析的情况。这一研究比较结果不仅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符,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低温可调钠透析具有临床优势。

除此之外,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相关症状,医护人员应立即置患者于头低臀高体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血流量,同时要停止超滤吸氧。如果上述措施改善效果不理想时,可静脉输注高渗溶液。当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趋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可重新设置超滤率。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实施透析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低血压,是临床透析实践过程中理想方式之一。

1 杜胜华,汪汉东,张春天.右颈内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常规拔管失败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4):309.

2 程叙扬,甘红兵,吕继成,等.药用活性炭有效降低顽固性高磷血症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钙磷乘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1):21-24.

3 孙柳,王星燕,李莉,等.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运动锻炼行为阶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47-551.

4 陈月梅,丁小强,滕杰,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4):247 -252.

5 戎殳,许晶,戴兵,等.透析中心夜间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9):657-661.

6 寿苗林,杨爱华,孟祥磊.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48-3249,3252.

7 刘莹,程李涛,王悦,等.腹膜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受透析起始时血压亚型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8):630 -631.

8 艾俊英,朱晓华,丁义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行低血流、低透析液流速透析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21 -1122.

10.3969/j.issn.1672-4860.2015.05.041

2015-8-26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 血液净化室 476000

猜你喜欢
透析液低血压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迟发性腹膜透析液渗漏的CT诊断及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