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对策探析

2015-08-15 00:53孙素梅徐晓明陈晋章
关键词:影响因素对策

孙素梅,徐晓明,徐 剑,陈晋章

(1.河北工业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401)

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对策探析

孙素梅1,徐晓明2,徐剑1,陈晋章1

(1.河北工业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 教务处,天津 300401)

摘要: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编辑敬业度的高低对高校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高低和学术影响力的强弱有重要影响,研究如何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敬业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编辑的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用人单位和工作者自身两大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编辑敬业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敬业度,促进高校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期刊的数量还是从学术影响力上,其在全国学术期刊界都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作为高校学术期刊的工作者,其在学术期刊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从某种程度上讲,优秀编辑是各期刊社(编辑部)期刊发展的支柱,其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期刊的整体质量。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编辑的敬业度,促进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现有文献对于此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多,2014年10月6日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篇名含有“敬业度”这一关键词的文献共237条,其中2014年26条、2013年30条、2012 年45条、2011年26、2010年30条、2009年25条、2008年20条、2007年15条、2006年11条、2005年5条、2002-2004三年中共有四条。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敬业度的研究关注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在237条文献中,从各种角度阐述企业的员工敬业度的有 219篇,约占总数的92.4%,可以说是占了绝大多数;有2篇谈中小学教师敬业度;有5篇谈医护人员敬业度;另外,有2篇谈公务员敬业度;从高校的角度出发谈敬业度的只有9篇,涉及高校辅导员敬业度的有3篇[1-3],高校教师敬业度的有3篇[4-6],后勤的有1篇[7],图书馆的有1篇[8],“编辑敬业度”的则仅出现1篇文章[9]。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影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的因素和探索提高编辑敬业度的途径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关于敬业度概念的界定

(一)敬业度概念的提出

国外关于敬业度研究的历史也并不很长,员工敬业度这一概念的出现,最初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从20世纪末期开始,伴随着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研究的兴起,研究者主张关注人的最佳状况、积极的情感和优秀的品质等,以减少倦怠或缓解倦怠带来的痛苦[10]。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以色列、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丹尼尔·卡内曼将心理学研究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领域的奠基人,并因此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VernonL.Smith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之前,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素。卡内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这种研究被认为是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不足,丹尼尔·卡内曼提出的员工敬业度研究(worm/job/employeeengagement)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考证,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敬业度概念的涵义

学术界对敬业度概念的阐述也不尽相同。丹尼尔·卡内曼(1990):员工敬业度(employee engaganent)是指组织成员以自我投入到工作角色中(self-employment),在情感上(emotional)、认知上(cognitive)以及身体力行(physical)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其中表现自我(self-expression)[11]。丹尼尔·卡内曼关于“敬业度”概念的阐释,留有更多心理学的成分,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盖洛普咨询公司所提出的敬业度的概念。

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是全球著名的权威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创立于1935年,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调研和分析,并据此为客户提供营销和管理咨询,从而帮助客户取得卓越的商业和学术成果。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2001)认为,员工敬业度(wortc engagment)是指在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他的优势的基础上,使每个员工作为自己所在单位的一分子,产生一种归属感,产生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组织的员工人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敬业(engaged)、从业(not engaged)和怠工(activelydisengaged)[12]。本文采用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一说。

二、影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的因素

2013年11月盖洛普公布了最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世界仅有13%的员工的工作状态称得上敬业,而87%的员工在工作上并不怎么投入,也不太可能富有效率。同时中国员工的敬业程度则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者仅占6%。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某些工作内容具有很大的重复性特点,调查显示,编辑是一个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工作内容和节奏下,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产生这种职业倦怠感觉后,编辑的敬业度自然会受到影响,甚至大大降低。

从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关于敬业度的界定中看,影响敬业度的因素更多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的。但影响敬业度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现主要就用人单位、工作者自身两大方面加以分析。

(一)用人单位——学术期刊编辑所在高校

对于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来说,用人单位并不是指编辑所在的期刊社、编辑部或其他处级单位,而是指其所在的高校。因为编辑所在的编辑部、期刊社一般为非独立核算单位和法人单位,不具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政权等。期刊社、编辑部在选人、用人,校拨资金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编辑部的岗位级别、岗位编制,编辑部办公经费的数额及主要用途等一些根本性的政策、措施还是取决于用人单位——高校。高校学术期刊所在高校既是用人单位,也是该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因此从编辑所在高校角度分析其对编辑敬业度的影响非常必要。

1.学校对期刊的重视程度

高校学术期刊是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培育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它对于打造学校品牌,扩大学校学术影响也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作为高校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其对该校所属学术期刊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和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敬业程度。

2.学校为编辑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

根据埃森哲人力资本开发框架的分析,在员工职业发展流程方面做得好的单位,员工的敬业度比做得不好的单位高52%。在员工敬业度高的公司,员工每年大约会与其主管或职业发展咨询师会谈两次,讨论他们的职业发展。而在员工敬业度低的公司,每年还不到一次。

同样,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也符合此规律:如果学校对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有长远规划,热爱又适合做编辑工作的员工定会更加努力地在编辑岗位上耕耘、成长,敬业度自然会高,反之,如果学校没考虑编辑的职业发展空间,编辑在其岗位上看不到自己发展前景,其工作中容易缺乏动力,其敬业度会减弱。

3.学校为编辑营造的归属感的强弱

归属感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自己所在的集体的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等。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从心理上学上讲,每个人除了有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更需爱和归属感,需要归属一个集体、一个组织,就像每个人都需要家一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用人单位有了归属感,他就会从内心产生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其敬业度自然会高。反之,如果学校营造的氛围难以给编辑以归属感,编辑的工作动力就会受到影响,敬业度自然不高。

(二)工作者自身——编辑本人

1.编辑自身的兴趣爱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和我们平时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致的。编辑工作也是如此,编辑本人对编辑工作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着编辑的敬业度。如果编辑对自己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热爱这个职业,并为它尽心竭力,在工作中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创造优秀工作业绩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他便能主动发挥其才能,并且能够长时间、高效率地工作而不易感到疲劳;相反,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他在工作中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一小部分,且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2.编辑自身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责任心,他就干不好工作;有责任心的人,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只要把工作交给他,他都会认真努力的去做,哪怕自己不太擅长或不太喜欢,凭着一份责任心他也会想方设法去尽力完成,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但是,没有责任心的人,当他被动的去工作时,难免会出现敷衍、消极怠工等现象,敬业度自然也就低。

3.编辑自身的工作能力

有研究者发现,敬业度与工作能力关系显著,工作能力对敬业度与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13]。具有适当的工作能力的编辑在工作中更容易发现工作的乐趣,更容易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精神,他们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有能力把期刊办好。期刊办好了,影响力提升了,编辑也会产生自豪感,敬业度也随之提高。反之,如果编辑工作能力弱,干起工作很吃力,加之个人意志和对编辑工作的兴趣又弱,工作热情受挫,敬业度也自然会降低。

三、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策略分析

以上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敬业度的主要因素,下面针对以上因素,具体探讨如何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敬业度,以最终达到办好高校学术期刊的目的。

(一)学校方面

1.把学术期刊的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战略,给予学术期刊相当的重视程度

有些学校对学术期刊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学术期刊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但并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学校作为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应把学术期刊的发展放在适当位置,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科学客观地制定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有大思路、大格局和大设计,结合学校的战略规划与学术发展的考虑,通过加强编辑人才建设、增加必要经费的投入、给予一定政策扶持等多种举措,支持编辑部或期刊社办出学术期刊精品。

2.建立编辑岗位的准入与转岗机制,为编辑提供合理的职业发展空间

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编辑的职业发展空间,使愿意从事编辑工作的编辑更加热爱编辑工作,让不适合也不喜欢编辑工作的员工顺利转岗,建立编辑岗位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编辑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又默默无闻的专业技术工作,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有些单调、繁琐。编辑们每天奋战在文章山稿子海中,编辑、审阅、修改、校对文稿几乎就是其工作的全部,很多编辑工作几十年都是在帮作者审稿子、改稿子、编稿子、发稿子、校稿子,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献给了编辑工作,但自己却不一定有时间去写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论文,所以人们都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正因为如此,如果不是由衷的喜爱这份工作,工作时间长了其敬业度难免会受到影响。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人对某些事物或职业的热衷程度是有持续时间段的,而不是永久,因此高校应定期与教职员工讨论他们的职业发展,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让热爱编辑事业的人员及时补充到编辑队伍中来,让已经厌倦编辑工作的编辑离开编辑岗位,顺利转行,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岗位建功立业,这样会更有利于保持和提高编辑队伍的敬业度。

3.优化编辑岗位的晋升与考核制度,增强学术期刊编辑的归属感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就是学校对教学与科研岗位的重视,这没何不妥。但相对于这两大系列来讲,编辑工作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编辑人员在高校专业技术队伍中所占的数量和比重都比较小,因此容易被忽视。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过程中,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编辑系列更是被边缘化,广大编辑工作者职称晋升难,归属感弱。于是,一些技术人员在编辑岗位工作,在晋升职称时却不愿在编辑系列评聘,而是评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等系列职称,以便将来顺利转岗。此种情况下,其敬业度难免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在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与考核制度之时,充分考虑编辑系列的存在与其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晋升、评聘和考核制度,让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们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岗位和工作的认可,增加勤奋、主动工作的动力。

(二)编辑个人方面

1.通过培养对本职工作的兴趣,提高敬业度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找到和自己兴趣相契合的、自己喜欢的职业,但也可能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在职业选择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编辑本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去发现和培养自己对编辑工作的兴趣,形成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编辑工作固然有辛苦枯燥的一面,但也有的很多乐趣,这需要在工作中用心体会。编辑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收文章、看文章、审文章、改文章、编文章、校文章——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程式化。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看到的每篇文章从内容到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常换常新。很多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都是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本人可以从这些常换常新的来稿中获取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新的学术热点与动态。即使是专业期刊,每篇来稿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也是不同的,编辑从中可以看到海量的学术成果与动态,尤其是看到那些写得好的文章,编辑本人会相应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如沐春风,如饮醇酒。

新入职的编辑可以通过岗位培训、与同行交流、老编辑学习等方式,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发现工作的趣味性,激发其自己的工作热情,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提高敬业度。

2.培养责任意识,提升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其位,谋其政”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离不开责任心。缺乏责任心的编辑,其工作成效也会受到影响,工作成效差,就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从而引起领导或同事的不满,编辑自己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觉得工作无趣,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其敬业度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编辑责任心很强,就会认真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好,其工作业绩与成效会在工作中逐渐显现,受到领导与同事、同行的好评,从而增加工作上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在此形势下,其敬业度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编辑在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提升责任心是提高敬业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学术期刊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产学研等方面结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术期刊是高校教学、科研新信息、新技术的展示平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借助这个平台,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研成果,探讨学术问题;高校学术期刊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通过帮助作者策划选题,聚焦学术热点,引导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高校学术期刊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可以及时反映教学、生产、科研中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是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其责任心因而显得尤其重要,在责任心的驱动下,编辑易静心、细心、耐心地进行工作,否则,有时即使出现一点小错误,其造成影响也可能是严重和恶劣的,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意思。

3.提升自己工作能力,提高敬业度

编辑对工作的胜任力也会影响编辑的敬业度。从某种角度讲,一个人的工作内容如果远远超出他的工作能力,也就是其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过程中面临巨大困难,难以胜任,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使其敬业度降低。因此,编辑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高校学术期的刊期刊社(或编辑部)具有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工作要求高的特点,新形势下,要办好学术期刊,就要求编辑成为工作的多面手,不仅要求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较高的科学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沟通能力,所有这些技能都是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这些能力提高了,再从事编辑工作自然就会多几分得心应手,多几分对工作的喜爱,敬业度也会随之提高。

4.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高校更是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学术期刊是作为传播新学术信息、学术动态的重要载体,如果学术期刊编辑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长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然难以适应学术期刊不断发展的需要,难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不能承受工作中的新挑战,时间久了必然影响对工作的热情。

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努力学习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保证学术期刊正确的理论导向;不断学习法律法规,依法办刊,保证学术期刊的合法性;不断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保证学术期刊的科学性;不断学习编辑理论和技术,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保证学术期刊传播的时效性[14]。

[参考文献]

[1]曹科岩.高校辅导员敬业度及其工作绩效的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1):71-73.

[2]李菲.浅谈高校促进辅导员敬业度的提升策略 [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5):55-56.

[3]吴贤华.提高高校辅导员敬业度的几点思考 [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10-112.

[4]田甜.以敬业度为导向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31-33.

[5]刘英华.学校管理应关注教师敬业度的提升 [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25-27.

[6]郭涛.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与敬业度关系研究 [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102-106;

[7]闫聚群;邹燕.高校后勤员工敬业度的调研及分析--以清华大学后勤为例 [J].经济师,2014(08):213-214.

[8]林强.新制度下军校图书馆馆员敬业度的提升 [J].现代教育科学,2006(01):106-108.

[9]钟传欣.敬业度对高校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影响探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15-116.

[10]赵欣艳,孙洁.员工敬业度研究综述与展望 [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5)92-98.

[11]Kahn W A.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disengagement at work[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ey,1990,33(4):692,724.

[12]李水鑫,张阔.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视角[J].北京: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6):569-571.

[13]李鸿雁,吴小节.基于SET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敬业度、工作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7):222-228.

[14]孙素梅,陈建光.论网络时代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综合素质[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2):56-59.

网络出版时间:2015-05-21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50521.1009.001.html

中图分类号:Z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5)-02-0080-06

DOI: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5.02.012

收稿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孙素梅(1972-),女,河北河间人。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期刊出版。

Strategies of PromotingWork Engagement among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SUN su-mei1,XU Xiao-ming2,XU Jian1,CHEN Jin-zhang1
(1.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constitute a major part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The work engagement of these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profound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an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these journals. 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effective engagement of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thus maximizing and mobilizing their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main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editor's eng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the employers and working staff.Accordingly,some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engagement of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Key words: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editor;work engagement;influenc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