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2015-08-18 06:37魏阿发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方法

魏阿发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方法

课堂导入是整堂课最开始的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导入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秩序和教学效率,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不容忽视。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设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案例,初步探讨课堂导入的一些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复习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用动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根据学生爱追根溯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要学习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着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五、音乐导入法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情感,所以用合适的音乐导入语文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借助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能够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可以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晨读》时,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就学习《晨读》。”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目的,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课文。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所以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