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想象的和谐共生

2015-09-10 07:22张梅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小学语文

张梅

摘 要: 小学生阅读需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在具体的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胆量,还有相关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何处之有?需要进行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立足文本 和谐共生

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经常思考学生借助教材文本提高语文素养的相关问题,也在自我意义地实践着。但总不是那么理想,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实现语言文字和想象的和谐共生。在一段时期内做着立足文本,实现语言文字和想象和谐共生的教学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当让学生读透文本

和谐共生于语言文字和想象,必须赖于一定的基础,离开了基础性的东西,实现语言文字想象的和谐共生就如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础是什么?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精到讲解,还是学生本身的读透文本?窃以为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后者。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熟了教材文本,自然会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想象就自然而然地得到理想意义上的铺垫。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坚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笔者所坚持的阅读教学之根本原则所在。不管是叙事性的作品,还是诗歌,哪怕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学生的读都是首要的,没有学生的熟读,则不引领学生感悟,只有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引领学生感悟。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小草和大树》一文,这是一篇宣传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有精彩人生的作品,作品所折射出的人生真谛,对于生长在新中国无比幸福生活环境里的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立马深刻感受或感悟的。如果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并利用相关语言情境展开一定的想象,小学生就可以感悟到点滴。如学生在阅读到夏洛蒂·勃朗特在遭受羞辱和痛苦时,想象出作品主人翁之不幸,而她又是那样昂起头来时,想象其并没有失去信心。当学生在看到其和两个妹妹一起脱颖而出时,想象三姐妹是何等自豪,也同时想象出任何一个人在逆境中建立自己奋力拼搏的信心是何等重要。

二、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当让学生感悟文字

作品构成的第一要素是文字,加之标点的点缀,形成姹紫嫣红的园圃,形成美甲胜天的富矿。说得比较实在一点,其作品就是作者将字典里的汉字加以比较巧妙地组合而已。但诸如此类的巧妙,并非就是人人所具有的,应当是作家独具匠心的体现,也应当是作家心血付出的体现。学生要实现语言文字想象的和谐共生,当走进姹紫嫣红的园圃,神游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只有依托教材文本,才能搭建驰骋想象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中,只要我们仔细推敲,那么可以说是字字值千金,有些作品用一字一千斤,或一字一世界,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这里我们必须看到的一种不良倾向是,在一般的文字感悟中,一些教师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理解,十分欣赏的优美段落,比较忽略的是一般性的字词。事实上,有些字词就是一般性的虚词,在教材文本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当让学生感悟一切可以感悟的文字,当然,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毕竟就是小学生,对教材文本中的许多文字根本就不可能有贾岛的功夫,极需要我们点拨,或者就是需要我们利用文本中的相关字词做点拨性的感悟。当学生有了对一些文字所特有的表达效果的感悟后,将会在一定层面的阅读上关注一些我们似乎感到不足为奇的文字。譬如《小草和大树》的首段中,有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比喻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这样的比喻句是一个具有相当意蕴的比喻句,学生必须在了解仙人掌的前提下,才可以领悟作者的独具匠心。让学生了解仙人掌,就等于解决了学生感悟作品主人翁形象之一半的问题。学生领悟了仙人掌,就感悟到了由物及人的表现效果。

三、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当让学生理解想象

小学生之想象力的无比丰富是大家所有目共睹的,否则学生怎会有冰雪融化后就是春天那种令人拍案叫绝之奇特的想象。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也想让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进行比较丰富的想象,但不会得偿所愿。要么就是一种胡思乱想,要么就根本不是想象。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想象有时也需要做出比较具有实践意义上的引导。譬如,我们可以讲些比较简短的故事,如“冰雪融化后就是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能够比较有意思地感到,这就是想象。也让小学生知道一些身边的实例,如他人在阅读感悟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想象,让学生想到能够进行想象的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自己也是能够充分展开合理想象的人。更让学生具有充分想象的时空,并有想象所能够凭借的有效载体。教材文本总有那么许许多多的溜白处,这也许就是作家的有意所为,也许不竟就是。不管怎样,让学生进行补白,正好能够弥补学生想象空间不大的不足。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想象载体。诗歌是一种跳跃性很强的文体,无论是时空的穿越,还是区域的跨度,都是一般性文体所无可比拟的。让学生进行想象,做一些文包诗的习作训练,不妨就是一种理想的语言文字想象的和谐共生。

笔者对立足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的思考应当存有许多不足之处,深知纯属一孔之见。但自我感觉思考比不思考要好,即使思考得不是那么完善,还是值得喜不自沾的,这并不就是获取怎样的成果,而是已经迈开了立足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想象和谐共生的第一步,或者就是比较坚实的步履。笔者将正常反思,经常实践,终究会获取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小学语文
社会共生研究的当代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养狐狸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