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写物

2015-09-10 07:22徐四明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徐四明

摘 要: 写物的文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是常见的,也是小学生经常练写的一种。一篇成功的写物文章,总的来说,能使读者对文章所写的物体有准确、鲜明、具体的印象,并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状物描写

关于作文原点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特别是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了“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干扰,因此作文应有的起点发生了很大偏移,使它成了“代人立言”的差事,而且此风蔓延至今,并没有根本改观。如何做到这上点呢?现谈谈如下几种做法。

一、选择恰当的描述对象。写物,先要选择对象。恰当的对象首先应该是自己熟悉的物体。所谓熟悉,是指它与自己有较多接触,不仅了解它的外部特征,而且了解它的内部本质。也就是必须做到胸有成竹。例如《我的声控小汽车》这篇习作,写得情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在他五周岁生日那年,就拥有了这辆小汽车,与它相处整整八年时间,对小汽车的颜色、形状、玩法、功能等,了如指掌。其次,应该是使人具有新鲜感的物体。就是说,要尽量选择别人没有写过的或别人不太了解的物体写。这样,文章的内容就比较新颖,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喜爱。如果要写别人写过的物体,也应该变换一下描述角度。例如,一位作者写猫,他先写猫的外貌,再惟妙惟肖地写他教小猫抓老鼠,最后用一句话归纳:“那模样真有点像动物园里的那只大老虎。”这样写,把猫的模样写得非常完整、清晰、形象,使人看不出与老舍先生写的《猫》有雷同之处,这是小作者变换描述角度的结晶。

二、确定描述对象的特点。选定恰当的描述对象后,接着要找出并确定描述物体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特点,是指它与众不同之处,以及作者经过观察之后形成的总体印象。例如,《螃蟹》一文的小作者,在对这只螃蟹仔细观察后发现螃蟹的色彩和样子很惹人喜爱,得到的总体印象是这只螃蟹挺有趣。这就抓住了螃蟹的特点。例如《穷人》一文中: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来!”教学以上一段,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思维训练,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严肃、忧虑的表情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2)皱眉的动作表达了渔夫什么样的心情?(3)“怎么办,总能熬过去,快去!”等语言,又表现出了渔夫怎样的思想感情?(4)综合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凭借段中活生生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通过想象,思路由窄变宽,既了解到渔夫忧心忡忡到矛盾重重到同情关心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一系列复杂思想过程,感受穷人美好善良的一面,又在思维上受益匪浅。教学此段,若不引导学生想象,只由教师据文讲解,则将事倍功半,难有此效。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则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奥秘,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让他们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发展。

物体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但在观察过程中必须进行分析和思索。因此分析和思索的角度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作出选择。比如可从物体的外部形态、物体的外部气质、物体的内部特点等方面分析与思考。

三、恰当描述物体所处的环境。环境是指物体所在位置、所占空间、所处背景等。不少写物的文章都对物体所处的环境进行描写,因为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必定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而环境又对物体起一定的烘托作用。所以,恰当描述物体所处的环境,能给读者以完整和深刻的印象。例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开头就介绍了卢沟桥狮子所在的位置及所处的背景等,写出了卢沟挢狮子的古老和闻名,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很深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物体进行一些环境描写,必须恰当。首先要让所描写的物体有密切联系;其次要把握环境描写与状物的关系,主次要分明。

四、写好物体的静态。静态,就是物体不动时的状态。写好物体的静态,能使物体的外形特点形象鲜明,使人如见其物。要写好物体的静态,也就是要写出物体处于静态时所显示出来的特点,很重要的是善于分解物体和取好描述角度。所谓分解,就是把组成物体的各部分分解开来,作有顺序的依次观察,发现物体各部分的特征,然后进行归纳。如:“这是一架多么漂亮的小钢琴呀!琴身是粉红色的,上面画着四朵竞相开放的紫、黄、蓝、白牡丹花,这些花在绿叶映衬下是那样的美丽、妖艳。花的四周还用五线谱纺织成五彩带子,钢琴的上部呈波浪形,底部由三条小腿支撑着。多么雅致的小钢琴呀!”这段文字描写了静态中的小钢琴,作者对它分解观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小钢琴各部分的特征。

五、写好物体的动态。动态,是指事物的变化和行为。无生命的物,在一定的情况下有它的动态。有生命的物更有它的千姿百态。写物体的动态可以与物体的静态结合起来写,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先写静态再写动态,也可以先写动态再写静态,使物体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小虾》一文,作者用“独自游来游去”、“互相追逐”、“紧贴在缸壁”、“向角落蹦去”、“胡须一翘一翘”,准确描写出小虾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动态。

写物体的动态,通过写物体的变化进行,要注意写得有顺序和连贯,不能颠来倒去,因为物体的变化总是连贯的。只有写得有顺序和连贯,才能把状物文章写得合情合理。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要上好一节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能清楚地讲解知识重点外,采用适当的技巧,还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教师充当好三种角色:第一,充当好“演员”角色;第二,充当好“导演”角色;第三,充当好“编剧”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写好文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写出物体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给人以启示,不能为写物而写物。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