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话创新意识的渗透

2015-09-10 09:01刘家慧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创新意识

刘家慧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现今的教学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被扼杀。

关键词: 低年级写话 创新意识 教学渗透

现今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看见一本一本作文范本、范例的出现,听着一节一节大同小异的作文课,看着一篇一篇格式内容相仿的作文,让我由衷地觉得有一个无形的框架将原本可爱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变得无趣,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偶尔几篇看似“无稽”的作文,却因为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被主观地扣上偏题或者是离题的帽子。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就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创新意识的渗透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看图写话多面性

这类写话低年级写话最常见的,同样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但是,仅仅凭借一幅表现不明的图画,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在多次的批改试卷的经历中,我发现,教师总是用一个标准答案作为统一标准进行评判,我觉得,这是对富有想象力的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遏制。

例如:在这样一幅看图写话中,要求是让学生观察图片,再想象这些小动物是在做什么,然后写一段通顺的话。这个要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的眼中,这一幅图就是小鸭子掉进了坑里,而小象、小猴、小熊想办法帮助它出来。但是,在学生的眼里,这一幅图就不是这样的。有一个学生就理解为:小熊把小鸭子推进了坑里,小象看见了就批评小熊,然后找来了小猴帮忙。看到了这一篇写话,我一下子就笑了,然后我叫来了那位学生,问从哪里看出来是小熊推了小鸭子,他说:“老师,小熊脸上的表情和它的动作和班级里***同学做错事被批评了之后是一样的。”我再仔细看了一下小熊的脸,确实,我笑了笑,表扬了他。

上次看一个亲子节目的时候,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到处去旅游,当她让孩子说一说看到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感觉时,弟弟说:“那是在笑姐姐长得难看。”姐姐有些害羞地看了一眼弟弟。当被问到看到“沉思者”的时候,觉得他在想些什么的时候,姐姐就说:“他在想晚饭要吃些什么。”弟弟就说:“他在想我的衣服去哪里了。”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一个点,他们就能产生无数新颖的想法,但是,现在的教育却让学生好奇与思考的天性慢慢消失,只是在框架的束缚中慢慢变得机械。所以,到了最后,只能可悲地对孩子说一句:“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只有我的想法是可以得分的。”所以,在学生有突然的想法,或者是别人认为不恰当的想法的时候,不要立刻否定,让学生的奇思异想多存在一会儿吧。

二、口头表述多变性

口头表述是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愿意写的前提就是有话说,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穿插进行说话练习。

1.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教材中形象生动的插图,能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口语交际的兴趣。可以先观察图画,再进行说话训练。然后对照课文,把自己的口语内容补充完整,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这样一方面锻炼了说话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苏教版《蘑菇该讲给谁》这篇课文时,就可观察文中的四幅图:说说小白兔、小黑兔、兔妈妈是怎么想的,分别又是怎么做的;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图画对比:说说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心理过程。

2.利用课文中的词句练习说话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学中也应注意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子练习说话,用一个词语多层次,多角度地说出几句话,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如用“……像……有的像……”,“好像……又好像……”,“不论……都……”这三个词语说一段话。同学们自己先做准备,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中,有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练习说话

文章空白是作者有意识地略写或不写处,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空白进行想象说话。如学了《秋姑娘的信》一课后,想象:小动物们收到信了吗?它们会给秋姑娘回信吗?回信的话会写些什么呢?这样想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经过大胆想象,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热烈,这样训练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从更高层次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语言运用准确性

一节语文自习课上,老师让大家写出形容“说”的词语,时间是二十分钟,看谁写得多。有的同学写了“高兴地说、不高兴地说、笑呵呵地说”等十几个词语后,也停笔苦思冥想起来。有一个同学却一直埋头不停地写着。她先写了在“地说”前边加两个字的,如:焦急、着急、亲切等。接着,她又写了在“地说”前加三个字的,如:恶狠狠、气呼呼、假惺惺、冷冰冰……然后,她又写了在“地说”前边加四个字的,多数是成语,如: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情不自禁……光一个“说”字,就可以在前面加上那么多的修饰词,所以在用词的选择上就要更加注意了。

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

“院子里响起了自行车的铃声,大概是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走到屋门口瞟了她一眼。她拎着满满两书包的东西,站在院子里,向屋内窥探。奶奶逼视着她,爸爸怒视着她。”

这一段话中表示有“看”的意思的词语就有“瞟、窥探、逼视、怒视”,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环境及当时每个人的心情,使用词语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用词的精准。

综上所述,指导作文时教师就应注意,先让学生模仿,然后创造性地作文,低年级学生思维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不要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同时要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不要要求学生写过多的字数,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思维上的创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辩证地处理好模仿和创造的关系,遵循从模仿到创造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创新意识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