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2015-09-10 09:01杨晓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数学学困生成因

杨晓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爱好而缺乏意志,也难以将兴趣保持下去,所以意志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培养讨论的习惯,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地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对策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激不起学习兴趣,尤其是许多学困生存在数学水平偏低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本文通过分析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科学措施进行转化,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1.缺乏意志失去兴趣是首要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程度。一个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内心就会有无穷动力,学习中其认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就强,学习起来就显得相对容易,信心也会越来越足,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中,自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反之就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兴趣而缺乏意志,也难以将兴趣保持下去,所以意志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2.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是造成绩下降的主观原因。

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小学,其思维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直接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并且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变化过程比较快,这使得很多学生不习惯,一时跟不上,造成分化。学生不善于抽象思维,尤其是对于字母表示数,出现了代数式,产生了不能肯定的现象。其原因,除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关键是抽象思维没有培养起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不起来。所以,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不改变或者改变不彻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观原因。

3.知识不全面、不系统是造成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已有的技能技巧。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不连贯、知识有断层,造成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给以后的学习制造了障碍,长期下去,学习就会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4.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学困生往往受到冷落,上课时很少受到关注。教师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的学生。学生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使得本来在学习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较差的学生变得更消极和被动,从从而导致他们怕学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能动性。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学习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很多,首先要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狠下工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还要利用教学中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竞赛环境,充分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因此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就是设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法、学有得。在教学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培养讨论的习惯,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地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小组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课时小结慢慢过渡到章节小结;培养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看谁回答得全面,课后阅读,看谁体会深,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3.强化抽象思维训练。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掌握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的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愿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学校和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在抓“转困”的同时,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始终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向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和耐心,认真总结教学上的经验和教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我们的汗水一定会得到回报,一定能够大幅减少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人数,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灵芝.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8).

[2]杨颖香,沈健,田雄壮.国内关于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新课程(中旬),2014(05).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数学学困生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
学校教育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
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转优策略研究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当前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