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10 09:01云霓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渗透

云霓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面临许多社会上、经济上的挑战。英语专业教学不应仅仅考虑市场需求,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其作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积极追寻人文精神。本文对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做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文素质 高校英语教学 渗透

引言

当前高校中有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屡见不鲜,小到逃学、旷课及打架,大到盗窃、诈骗及凶杀,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善及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低下形成的。英语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将人文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尤为必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表现

现阶段,高校过于顺应市场需求,片面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将学生“职业化”,忽略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工作,高校中的人文课程大幅减少,甚至经常被挪用,这种功利性教学方式严重违背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引发一系列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问题。例如,马加爵、药家鑫,从清华大学学生伤害熊到北大学生虐待猫狗,还有上海复旦医学专业研究所饮水机投毒事件,这些现象都说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正在急剧下降,人文素质缺失会导致学生人物性格不健全,缺乏公德心、责任心等。此外,结合社会用人单位的相关调查,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操作能力很满意,但是对其职业操守及职业素养十分不满,例如不按时上下班、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无集体荣誉感等,这就说明学生只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片面的专业教育只会将学生变成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而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过于重视英语教学中单词、句型、特殊句式等知识的讲解,采取应试教育的训练模式,只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这门技术即可,忽视英语教学背后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学习。在英语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英文文化背景知识,这些都是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素材,但由于教师的不重视,使学生难以自主学习背后的人文知识。英语作为人类文化语言的一项分支,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双重的特点,换言之,一门语言只有工具性而缺乏人文性是无法形成良好语言能力的。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个人对其他事物的情感能够转移到与其有关联的对象身上。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所需的知识,还要启迪他们的智慧、心灵,在不经意间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教师已经不再单单起“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作用,还应是人文精神的实施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英语知识与技能,还要传播人文精神与社会文明。教师的人文修养榜样力量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无穷的,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人物性格,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首先,教师要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摒弃传统英语教学的陋习,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其次,教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最后,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自身的人文魅力,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

(二)借助英语教材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英语教材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与特色,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奠定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还要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的学习,以便日后竞争上岗加强竞争。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英语教学内容,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导入教学,着重讲解英美文化的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讲解英美文化知识时,要秉持端正、客观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文化平等的观念,不要造成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的歧视心理,坚持学习他国的优势,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此外,还可将英美文化与我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母语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定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综合能力。例如,用英语翻译出每日的校报,设置英语情景交流,英语教育电影等,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创新多元化评价模式,保障人文教育的实施。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教育,曾经的期末考仅仅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依据,十分不科学,只有实施多元化评价模式,才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例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自我评价,有机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先部分教师实施的工作转化为学生主导,促进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充分发挥考试与评价相结合的功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另外,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的考核,考查学生课上与课下的实际情况,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实施动态考核,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要立足于终极关怀的立场,长远考虑英语语言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所需的知识,还要启迪他们的智慧、心灵,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精神及陶冶情操的目的。此外,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必须渗透在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英语学习与完善的人物性格、正确的人生观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3,79:65.

[2]金瑶.论人文素质教育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法[J].教育文化论坛,2011,02:83-87.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渗透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