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调研与分析

2015-09-10 09:01洪恩强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调研分析影响因素

摘 要: 课外补习在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同时会对主流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 课外补习 影响因素 调研分析

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关注教育竞争,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投资风险低、回报高。课外补习,也被称为“影子教育”,一方面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私人课外辅导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优质的课外补习给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体会,有的课外补习徒劳无功或者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旨在分析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和课外补习相关因素对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分别为省会城市N市、设区市J市、县级市L市三所省重点高中及三所普通高中,研究者在每所学校分别选取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涉及18个班的学生。研究共发放问卷1118份,回收问卷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7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为了探索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建构了一个二分类变量用来反映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在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情况下,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教育补习概率的因素:

Y1=f(A,B,C,D,E,F,G,H,I,J,K,L,M,N)(1)

模型(1)中,Y1是因变量,代表高中生是否参加了教育补习,为二分变量1表示参与了教育补习,0表示未参加教育补习;研究自变量的选取均来自于已有文献中的影响因子,其中,A代表城市类型,B代表学校类型,C代表年级,D代表班级排名,E代表是否独生(为二分变量,1为是,0为否),F代表收入水平,G代表父亲学历,H代表母亲学历,I代表有效指导,J代表自己的学业期望,K代表父母的期望,L代表学生的态度,M代表父母的态度,N代表性别(为二分变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在具体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影响高中生教育补习参与概率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1是Logistic的回归分析结果。方程中自变量的共线性检验值小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十四个影响因素中的“城市类型”、“学校类型”、“性别”、“年级”为学生背景因素。“家庭收入水平”、“父亲的学历”、“母亲的学历”为家长的背景。“学生的班级排名”、“父母的有效指导”、“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及“父母对学生学业的期望”这四个影响因素为学生的学习现状。

1.从学生背景因素分析

(1)“城市类型”县赋值为1、地级市赋值为2、省会城市赋值为3。家庭所在城市类型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大城市的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比小城市的高中生大。

(2)“学校类型”赋值重点高中为1,普通高中为0,学校类型的相关系数为正,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重点高中的学生参与教育补习的可能性比普通高中大。

(3)“性别”赋值男性为1,女性为0,结果显示性别对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应的显著性值大于0.05,说明性别的差异并不会影响高中生参与教育补习。

(4)“年级”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2、3,年级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的影响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年级对教育补习的参与率没有显著影响。

2.从家长背景因素分析

(1)“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小学及以下赋值为1,初中赋值为2,高中赋值为3,中专、高职和大专赋值为4,本科及以上赋值为5。“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父母亲的学历对高中生参加教育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说明父母的学历越高,孩子参与教育补习的机率越高。

(2)研究将“家庭收入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2、3、4、5,家庭的收入水平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收入水平越高家庭的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3.学习现状

(1)“班级排名”对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没有显著影响。

(2)父母对孩子课业指导的程度分别赋值为1、2、3、4,父母对孩子的有效指导对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父母越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越有可能让孩子参与教育补习。

(3)“学生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分别赋值为1、2、3、4,“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越高,其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越高,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4.对待补习的态度

(1)学生对于“想要成绩好,就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这说明学生对待教育补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参加教育补习。

(2)学生父母对于“成绩不好,就有必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对孩子是否参加教育补习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父母的态度”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发生比为7.655,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发生比,这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最有可能决定高中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

三、总结与讨论

1.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分析

(1)由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人数较多,约近五成高中生有参加课外补习的经历。

(2)由江西省高中生平均每周补习强度是4.17小时可以看出,高中生的空闲时间很少,基本都是埋头苦读,不利于身心全面发展。

(3)从重点高中的学生无论在补习时间上还是补习科目数量上均大于普通高中可以看出,高中生课外补习类型主要为培优。

(4)根据江西省社保中心公布2014年度江西月平均工资为3539元,江西省高中生的平均补习支出大约为1000元/月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高中生家庭来讲,课外补习对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

(5)在高中阶段的课外补习项目上,数学、英语与物理课的补习依次占据主要地位。

2.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说明课外补习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

(2)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期望及学生对待补习的态度与高中生课外补习率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值越高越支持课外补习行为。大部分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对于补习效果给予肯定,说明补习的学生大多拥有较强的补习动机,但根据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实习效果并一定好。

(3)性别及独生子女对学生是否参加教育补习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能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英]马克·贝磊,著,廖青,译.“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2):13-17.

[2]陟尚.“影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刍议[J].中国电力教,2014(4):225-226.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影子教育的规范与治理研究”(编号:13YB174)。主持人:洪恩强

猜你喜欢
调研分析影响因素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调研分析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2012—2014届药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分析
2014赛季与2015赛季广州富力队中超联赛调研分析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被直播”问题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