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的阅读方法

2015-09-10 07:22常军旗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读书笔记讲故事

常军旗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是对人潜能的综合开发,读书就是获得丰富的能源,使人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由此,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找到了一把解决此问题的“金钥匙”,那就是以主题方式集约阅读的多元性,与教材相呼应,编写阅读“丛书”,将多元态度融入其中,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者不同侧面的需求。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态度尊重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努力为少年儿童精神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原来一篇课文学两节也学不会,现在一节课却要学3~4篇;原来一个学期只学一本书二十几篇文章,现在却要学8本书200多篇文章,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乐于阅读,是什么方法让他们如此“海量阅读”?2006年的《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了这么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学校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愉快的阅读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以不断请假、旷课的方式换取课外阅读。结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了100多张病假条,换来的是400多部名著阅读,她的成绩特别突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适合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方法?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我从以下8个方面谈谈自己概括的一些阅读方法。

1.浏览式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文章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品味式精读。对名著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就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对课外阅读中很快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很有帮助。选定与教材课文相似或相关的内容展开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是语文知识延伸迁移的有效途径。

4.批注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定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写下来,指导学生学会圈点、画线、批注。学生可以就文章观点阐述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看法。批注阅读时要用符号标注。另外,要教给学生批画阅读的原则步骤,懂得解读课文的重点,有顺序地批画阅读。

5.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可他勤动笔,写下了大量读书笔记。“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这样持之以恒,为写作积累大量材料。

6.讲故事式阅读。很多人认为讲故事是幼儿园的娃娃才干的事,殊不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是通过讲故事讲出来的。莫言每次都将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多数人会不断“添油加醋”,编造一些情节,有时甚至改变故事结局。但这却激发了人的说话欲望,锻炼了说话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严密了思维逻辑。“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讲故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同时,要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每读完一篇文章,就应该让他讲一讲,可以给同学讲,也可以给亲人讲,还可以比赛看谁讲得好。这样一路讲下去,文章才算学到家了,比老师讲三天都强。

7.读后感式阅读。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每学完一个主题单元后,就让学生感受最深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写读后感,字数不限,可长可短,亦可口头说说自己的感想。既是对读的巩固与深化,又是训练写作的好方法,更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8.讨论式阅读。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评价讨论的:“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及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上课做什么呢?让学生进行报告讨论,而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讨论”其实就是“对话”。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示。课堂教学中对话是多重的,并且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对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和学生保持平等,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不便统一答案,以免损害学生探求真理的积极性。

当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风格,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传统,方法上我们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风格把主题学习做好。语文课上并非是教师在“教”语文,而是学生在“学”阅读,教师要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自由阅读权重新还给他们。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读书笔记讲故事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