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5-09-10 07:22詹志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高中新课程

詹志琴

[摘   要] 2015年是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13年,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需加大农村高中化学教师省级培训的力度;需建立以“学业水平”为主的江西省学校评价制度;需要减少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检查;建立省级“校本教研”支持系统,包括“校本教研”专业支持队伍;建议出版适合江西省农村高中的特色“校本课程”图书,以便帮助薄弱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关键词] 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

一、江西省农村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1.教研员队伍现状

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都配有对应的化学教研员,市级教研员共11人。县级教研室由于定位问题,专职的高中化学教研员不足10%;平均年龄为45.7岁,且均为中学高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也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保证。

2.教师队伍现状

江西省农村高中学校约305所(含私立高中),高中化学教师近4万人,研究生学历约占5%,大学本科学历约占77.5%,专科学历占12.5%,教师平均年龄为32岁。从整个教师的资料背景来看,江西省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处于一种平稳、健康的状态。但从江西省农村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各类学校拥有经历1997年新教材改革锤炼而成长、成熟的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60%。这就从经验和专业上保证了江西省农村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广度、深度和质量。经调查发现,目前,有91%的教师通过了接触期,有27.6%的化学教师处于新旧观念遭遇期,有54%的化学教师处于拉锯期,有9.8%的化学教师已发展成熟,进入新观念稳定期。

3.新课程改革培训情况

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从12个方面(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省市级竞赛课,示范课,省专家组,讲学团送课下乡或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省市县及上级部门各类检查评比,上级部门各类指标指令和要求,各类各级统考(包括高考)及评比,教辅资料的市场化,媒体的非专业影响,家长的非专业影响)做了调查,发现有以下6个方面对教师的影响最大:省级培训、专家及讲学团送课下乡、上级部门各类指标指令和要求、各类各级统考(包括高考)及评比、教辅影响、家长及媒体影响。在“对你的新课程思想影响最广泛的活动及形式是:A省级新课程培训,B阅读杂志及书,C教材,D外出实验区参观,E网络学习及网络培训”问卷中,其中A项占52.5%,B、D、E项各占12%至15%。可见教师还是认同并喜欢这种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江西省化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走上讲台前,99%的教师通过了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其中90%的化学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高中课改,87%的教师对江西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持积极参与、积极配合的态度。64%的教师认为新教材改革比1997年难度增大。这些数据说明,参加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对当前新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基本到位,且理性化程度更高,为教师成功进入实践遭遇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4.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进步情况

经过调研发现,新课程改革后,授课方式由讲练结合转化为多种方法融合。有70%左右的化学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53%的教师经常采取或基本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21%的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用实验得出结论;15%的教师能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仍存在27.6%的化学教师正徘徊于新旧观念的遭遇期,没有清楚地认识讲授法与新的教学模式。当然还有15%左右的教师完全采用讲授式教学。

课改后,涌现了南昌市“四课”教学模式:“概念——讨论质疑课”“性质——实验探究课”“理论——启发理解课”“科普——阅读展示课”。新余一中“六课”教学模式: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专题课、实验课、活动课。经过这样的改革,将学生引入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其对生活的灵气,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施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学校因素制约了课改发展

学校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左右教师的努力方向。“新课程改革”一进入学校,各类学校除了教师、学生的精神状态发生明显变化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学校的硬件变化。这既体现了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决心,也反映了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力度。同时,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网络媒体的使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管理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本次调查从“A校本教研,B学校关于专业化培养的制度建设、积极提供的专业平台,C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D统考、高考质量,E简单化的行政指令,F学校文化风格的重建”等6个方面调研课改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如下:

从中可以清楚看出,学校考试压力最大的D项占80.1%。这也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关注和评价学校的主要指标。其次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影响最大的是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学校在关注教师成长并给予制度化帮助方面做得不够,存在的问题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积极进取精神。

2.真实课堂关注不够

从“A省级新课程培训,B阅读杂志及书,C教材,D外出实验区参观,E网络学习及网络培训,F专家及讲学团送课下乡指导,G省市级竞赛课示范课,H具体案例等方面进行真实课堂认知”的问卷调查,具体结果是:

从中可以清楚看出,专家指导、具体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课堂支撑,最受欢迎。目前,部分学校缺乏真正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的手段,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3.评价方式有待改变

我们列举了“A教材,B不适应的教辅资料,C上级部门各类指标指令和要求,D各类各级统考(包括高考)及评比,E媒体影响,F家长影响,G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等涉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因素的问卷,具体结果是:

从中可以清楚看出,超过一半的老师感觉到“各类各级统考(包括高考)及评比”的压力。各级部门的评价方式是影响课改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出台的政策与措施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存在的问题将使课改遇到更大的困难。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1.加大农村高中化学教师省级培训的力度:扩大培训面,拓展培训形式,建立日常培训制度,做好跟踪培训。

(1)专家组、讲学团做好做足智力支撑,建立全省各地培训点与培训体系,出版符合省情的相关培训资料。

(2)以教研机构为龙头,建立省市县培训体系,省市县各级培训都需建立大学与优秀中学教师组建的教师培训队伍。

(3)除现有的新课程培训外,希望建立省际学校教师交流培养制度和进修制度,进修包括三个等级:到同一级别的学校工作一年或半年的实习进修;到省教研室组织的“一星期”高级研讨班进修;到大学的半年或一年的研修。

2.建立以“学业水平”为主的全省学校评价制度,杜绝各级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高考、统考评价方法,减少或杜绝省厅以外的统考。

3.减少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检查。

4.建立省级“校本教研”支持系统,包括“校本教研”专业支持队伍。

5.建议出版适合江西省农村高中的特色“校本课程”图书,以便帮助薄弱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责任编辑 王 慧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高中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