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教学“灵动”的实践思考

2015-09-10 07:22周伟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灵动运动技能

周伟华

[摘   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灵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准确定位运动技能并牢固确立其重要的地位,为体育与健康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基于对新课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结合“灵动”体育的理念,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运动技能教学及重要地位

《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课标》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这就给了小学体育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抓紧抓实运动技能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意技能教学的方式、方法。

二、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

如何合理巧妙地使技能教学方式多变化、灵活化、趣味化?“灵动”体育就是大胆有效的实践探索。“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灵动”体育,“活学活教”是其精髓,追求“三灵三动”(三灵:教师灵动、课堂灵透、学生灵活;三动:积极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形成目标灵动、内容灵动、方法灵动、评价灵动的课程体系,通过专题研讨、专题展示加以推进,确保课程有效实施。本文结合小学四年级体育水平二《技巧:跪跳起》一课,运用“灵动”体育的理念,实施运动技术教学。

(一)教学环节,灵动简约

1.环节简化

目前,不少优质课、展示课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教学环节繁多,影响了运动的实效。体育课堂教学要走向灵动简约,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过程简洁、目标明确。笔者在《跪跳起》一课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繁、细、难”的弊端,主要采用动作分解法,将分解的单个动作以游戏的形式渗透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拓展部分中,通过统一学练、自主学练、小群体学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方法,最后将分解的动作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激情饱满的情绪中,很快学会动作技能,巧妙、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灵动

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要做到优化过程、环环相扣,教师不仅要明确练习目标,还要做到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练习与兴趣有机结合,保证运动技能的形成。本课教学中,根据动作技能,在准备活动中设计了一套结合跪跳起动作的垫上操,为后面动作技能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授分解动作阶段,教师采取统一学练和两人小组游戏方式,把跪跳起动作进行有效分解,设计了摆臂制动、“比远”游戏、“拉带”游戏、跪蹲练习,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完整动作学习阶段,采取“攻关”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教学方法,灵动适用

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游戏化教学法传授分解动作,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动作的目标。游戏化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会动作。

2.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特殊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善于模仿。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练习要求,学生可以选择在平垫上练习,也可以在两个合垫上练习,解决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

(三)教学语言,灵动实效

1.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体现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符合科学性。本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的组织教学口令、队列练习口令、垫上操动作讲解;基本部分中,小游戏规则的介绍、跪跳起动作的讲解;结束部分对本课的总结评价等,教师都做到语言规范准确,通俗易懂。

2.精练生动

教学语言的精练生动是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直观趣味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跪跳起技能教学中,教师运用“脚背压垫成跪立,两臂摆动跪跳起”口诀讲授,这种朗朗上口、精练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们很容易接受,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三、让小学体育教学“灵动”实施的建议

(一)遵循“两条原则”

追求合理的运动技能教学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要循“序”,其实就是顺乎学科教学规律,顺乎人的本性发展,遵循自求自得的求学思路。《跪跳起》一课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现状进行设计,不仅把技能教学与小游戏结合,还进行分层次教学,从四层垫子跳下至二层垫子跳下,再到平垫上练习,这样逐步引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动作技能。二是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以反复练习为基础,以此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的过程。《跪跳起》一课的教学,注重技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拓展部分中分别设置多种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学会跪跳起动作,拓展部分的“毛毛虫”游戏和素质练习“蹲跳起”,进一步提高了跪跳起动作的质量,这样就使体育教学行为成为有效行为。

(二)结合发展学生体能

学生的体能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运动技能是良好体能的体现。本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做不到收腹提膝、向上快速收腿,这说明学生的腿部力量、腰腹力量还很弱,因此设计体侧拉伸、体后拉伸、体前拉伸动作及跪变蹲练习进行强化。到了本课后期,90%的学生都能完成平面跪跳起动作,并能在“毛毛虫”游戏和“蹲跳起”练习中做到全身协调用力,这说明学生的体能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得到增强。

(三)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术,使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乐趣。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逐步形成运动爱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跪跳起》一课是利用器材设计跪跳起垫上操、跪跳起垫子游戏,让学生在观察、尝试、体验、合作中不仅享受到运动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乐趣,而且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当然,如果体育课只是浮浅的游戏,缺乏运动技能传授的元素,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在新课标下,运动技能教学必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体育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学观,高举“健康第一”的旗帜,让体育教学走向灵动、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3).

[4]毛振明,赖天德.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1).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灵动运动技能
精心设计情景 引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在小学阳光体育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策略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运用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让教材灵动而充满生命活力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