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用训练设计理念

2015-09-10 07:22王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设计理念小学语文

王霞

[摘 要]语文学习有自身的规律,语用是语文学习的方向和归宿。教师要在课堂训练中强化语用的存在,从积累与应用、记忆与感悟、储存与生活等不同角度,凸显语用学习的实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训练 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0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是指学生能在一定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恰当运用。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过度强化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则被严重淡化。这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视语用存在的现实,在课堂训练设计时,给出倾斜政策,以彰显语文教学的本然回归。

一、积累与应用,凸显语用学习实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升学生语文积累的转化率,教师要从实践出发,多设计实际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应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现实体验,提升学生语用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九寨沟》时,教师设计了几道课堂训练。

(1)在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沟谷 ( )的雪峰

( )的峰顶 ( )的原始森林

( )的图画 ( )的瀑布

(2)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文段,说说喜欢的理由。

(3)根据课文内容,做一次小导游,引导人们参观九寨沟。

前面两个内容以书面形式完成,后面一个内容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进行展示。从教师课堂训练内容的设计来看,教师注重了学生的词句应用、语言赏析和表达练习,训练呈现出多元性,其语用意识非常明显。特别是让学生做小导游的环节,能够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将积累转化为实际应用,凸显了语用学习的实效性。

二、记忆与感悟,提升语用感知层次性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记忆。但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还应增加语言记忆与体验感悟相结合的内容,要让感悟成为记忆语文常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为学生语用成长提供锻炼平台。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理解性记忆,其实就是要提升学生语用感知的层次性,只有理解了语言内涵,才能形成语用机会,创造出语用素质的成长契机。

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设计了课堂训练任务。

(1)给下面加横线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桂花树上长满茂密的叶子。

母亲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2)填写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 );八仙过海——( );刘姥姥进大观园——( )。

(3)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将这些成语连成一段意思贯通的话。

最后一题总结时,教师挑选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内展示。有学生写道:“江山如画是江南,可谓人间天堂。泛舟西湖,已是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极目远眺,湖光山色,水光接天,真的是相得益彰,江南乃是鱼米之乡。”从学生的训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训练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学生感悟深刻,语用能力提升明显。

三、储存与生活,实现语用训练实践性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但积累需要有目标性,要形成一种文化积淀。引导学生将不成体系的成语、谚语、名言、古诗等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联想、延伸、拓展,将那些孤立的语言材料整合成系统的、灵动的语用素材,这对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内化的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学习《一路花香》时,教师设计了课堂训练。

(1)填写成语(成语首尾字相同):

( )益求( ) ( )乎其( )

( )定思( ) ( )所欲( )

( )不胜( ) ( )无可( )

(2)在括号中填写适合的关联词语:

( )那只陶罐有条裂缝,( )每天到达目的地只剩下半灌水。

( )没有溪水的浇灌,路旁的花儿( )不会盛开。

(3)读完课文,你想对完好无损的水罐、对破损的水罐、对挑水工、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前面两个题目,但面对最后一题,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不知从哪些角度切入。教师给出提示:完好的水罐不需要自满,破损的水罐应该感到欣慰,挑水工辛苦播撒希望,我们需要学习多种精神。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找到了训练的感觉。这样的课堂训练注重语用的实践性,学生的语用能力成长显著。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用的回归,实际是对现代课堂教学的纠偏矫正,强调工具性,并非要弱化人文性,而是要在语用中渗透人文性,这才是正确的教学训练思路。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设计理念小学语文
以“语”为点 以“图”为径
层层递进,让语用训练扎实推进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