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5-09-10 07:22陈文一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小学数学

陈文一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但是基于当时的水平限制,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基于此,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该纲要旨在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课程,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其中最典型的是探究式教学法,本文就其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实践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老师讲授知识,孩子们接受知识,因而仅仅是老师单向的知识输出,缺乏孩子们对知识的能动地主动思考与理解。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则是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案例的独自思考与见解。通过孩子们自发地接触,进而通过理解、研究、探讨等方法学习某个内容,强调的是孩子们的自我能动性,老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1.坚持科学的数学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个原则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思想及意识,除了要求尊重学生的自发思考与理解外,还对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老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并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老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学习状态,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1.2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持科学性原则。老师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探究式教学法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科学合理。学习讲求有合理的方法,确定的目标,以及辅之必要的帮助。科学性原则就是指当前的教学方法是根据科学的实践经验得出的,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认可的一种方法,通过制定符合学生思维和意识能动性的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1.3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性原则基础上的。自古以来,孔子的“因材施教”就被一直万人歌颂并沿用至今,而差异性原则与“因材施教”的内涵大相径庭,都是指要观察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注重个体差异,在充分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每一种差异化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要面向全部的学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实现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发展与价值升华。

1.4把握目标,实事求是

教学中,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创立都有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探究式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所谓目的性原则是指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的过程中要时刻与它要达到的目的保持密切联系。老师的教学就是要有目标地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2.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1研究依据

首先,范例教学理论。所谓范例教学理论是指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出,而是通过给予学生范例,引领,带动学生的思考与认识,提高学生自发思考及认识事物的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和运用了学生主观能动能力,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先进性。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主要观点是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力的影响,而是由自身的能动性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从人类获得知识的普遍规律出发,认为知识是在借助他人的帮助及影响下,通过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以完成获得知识的过程。这种理论强调了老师只是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习的真正主体还是学生。这种理论的目的在于最终对事物的概念、本质,作用构建出一定的结构与体系。

2.2确定目标

探究式教学研究的目标具体包括:(1)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2)对事物的主观能动性能力的调动与发挥;(3)对事物的规律的总结与联系的把握;(4)在对事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改善与创新。

2.3研究内容

在长期的教学方法模式的熏陶下,学生和老师都已经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是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这种局面的形成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开展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根据老师和学生两个不同主体,探究教育方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老师教课的态度与方法使其明白和理解探究教育方法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充分适应这种自主能动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依靠老师对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可以在充分发掘自己内在潜力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主动学习。

2.4研究方法

第一种,实践研究。把探究式教学方法适当地加入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的手法发现其中的问题,不断地修改适应,使其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适合,最终形成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第二种,总结经验。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充分研究与分析,找出其本质规律与内涵,并通过对所发现的结论与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的总结与探讨,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适应广大群体的认知高度,从量的积累完成质的飞跃,不断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普遍而又不失特色的,实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3.结语

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才不是一种应试的机器,是真正拥有发现,学习,领悟,推理,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使得教育方法也开始相应的变化。小学教育是一个人的最初的萌芽教育,对以后的中高教育有着很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探究式教育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能动性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等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02).

[2]袁爱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几何知识数学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2005(06).

[3]孙艳明.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小学数学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