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9-17 11:47田文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有效性思维语文

田文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然而高中语文教学却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如何让学生重新喜欢上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说明,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尤其要善于激活和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好这些, 就必须要抓好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精心准备,让学生的思维“预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率先闯入知识的新领域,让学生产生“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了解预习情况,还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更有的放矢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激情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点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先提条件,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动力。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而产生的求知欲,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初步感知,让学生的思维“辐射”

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学小说《项链》,可以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意图或者联系现实续写结尾;学习《祝福》,可以让学生想象祥林嫂死去的情景。这样,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辐射”。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让学生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创造的欲望。

四、具体研习,让学生的思维和现成“结论”对抗

中国的“一言堂”历史悠久,似乎语文课堂教学情形尤胜。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历来容不得不同意见。学生听教师的,教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这样,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一潭死水 ,教师煞费苦心,收效甚微。与其这样,不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更何况,教师、教参以及前人的观点,并不见得就完全正确,还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发挥他们的独立见解。比如,《陈涉世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陈涉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里标点和内容的关系,就很值得推敲。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理解,就不但激活了课堂,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爱思考不盲从的习惯。

五、总结回顾,让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空间中放飞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后,教师可以调动他们的想象进行补充。比如,《祝福》中,鲁四老爷听说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以后愤愤地说:“可恶!然而……”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这些空白之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当然,“激活”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激活”的基础上,教师做好“引导”的工作。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答非所问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目标。

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激活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为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

2.思路紊乱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常的轨道。

思维的过程常常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但这并不等于说思维可以处于无序状况,或者思维过程可以不合逻辑,尤其应该注意结论和过程应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质量不高时,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思维的纵深处。

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常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再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4.是非迷失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准则。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学生,不光要“激活”学生,还要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然,语文教学还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教师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课堂教学才会有效地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

猜你喜欢
有效性思维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