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方向的WORKSHOP

2015-10-20 08:42顾晓兰
关键词:小样美院草图

顾晓兰

记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方向的WORKSHOP

顾晓兰

WORKSHOP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研修方式,法国的美院各个工作室不定期的会组织不同的WORKSHOP,本文记录了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工作室邀请荷兰设计师组织的一次为期2个月的WORKSHOP,以及笔者参加此次工作室后的切身感受。

WORKSHOP法国美院陶瓷组织形式

WORKSHOP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研修方式,笔者参与了一次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工作室的WORKSHOP。获得荷兰设计最好中的最好的WIEKI.SOMERS工作室的艺术家维基(Wieki, Somers)与克里斯(Chris, Kabel)组织了此次WORKSHOP,他们近期代表作有:Chinese stools(中国小凳)、Bathboat(船浴缸)等。两位艺术家主导研修,全程参与WORKSHOP,工作室老师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各个专业的学生自愿报名,人数不超过25人,最终作品的呈现用展览的方式进行。研修主题为四月餐桌,要求以陶瓷材料为主进行设计,周期2个月。

一、与艺术家的初次接触

初次的接触,艺术家是用自己的作品与我们认识,这个阶段维基和克里斯以讲座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聊他们组织这次WORKSHOP的想法。讲座更像是一场面对面的茶话会,有兴趣参与WORKSHOP的学生可以向艺术家提问,这样的环节可以使学生和艺术家初步了解对方。大家一起谈论此次WORKSHOP的主题、持续时间、评审步骤、最终展示方式等。学生通过这次接触过后,对于WORKSHOP的关键内容有了了解,对以前只见其作品不见其人的艺术家也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样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整个项目。工作室的老师也对同学提出了参与此次WORKSHOP的唯一要求:学生需有一定的陶瓷认知和陶瓷技术相关的动手能力。在以上这些认知的基础上,学生考虑是否参与此次活动。

二、参加者的选定

学生提供以往的作品资料作为入选WORKSHOP的依据,同时他们需要表达对此次WORKSHOP的看法,或者提供相关主题的设计构想,一对一、面对面地与艺术家以及工作室的老师交流。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以及工作室的老师来确定人选进入工作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有3个同学在完全没有任何陶瓷认知以及工艺基础的状况下被选入此次WORKSHOP,原因是他们对这次WORKSHOP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同时也提出了非常出彩的设计方案。

三、方案的酝酿

四月餐桌这个主题后,第二周的准备时期,学生会大量收集资料,寻找感兴趣的出发点,一旦出发点有了,就进入下一轮的资料收集中,资料的范围逐步缩小,但不断深入,接下来设计方案就会在混乱的材料收集中逐渐明确出来。

维基和克里斯在第二周之内用30分钟的时间和25个参与者共同讨论,然后再分别和25个学生做单独的讨论。共同讨论的30分钟时间是在主题下的自由联想讨论,这期间参与者能感觉自己的大脑神经不断跳动,有无数的想法涌出,大家都踊跃地说出了很多看似不着边际的设计构想,艺术家对所有的想法都记录在案但并不进行评价,只是不断地鼓励大家继续顺着思路天马行空,30分钟过后,带着微微晕乎的脑袋,25个学生想出了近百条作品思路。随后艺术家根据这些思路,介绍相关作品,甚至会推荐一些书籍、电影供学生参考,工作室老师和技术人员也会出席在讨论会中,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共同探讨设计作品的可行性。(图1、2)

四、草图的绘制、相关材料的准备

基于前两周的学习,学生的设计方向已经明确,资料收集也已经达到了基本的需要,这时候就需要呈现比较具象的作品资料了。此前,学生已经开始绘制草图,并思考所要用的材料。鉴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对所要用的技术有所了解,这时候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会在技术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

此期两周时间,草图绘制和设计小样的制作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艺术家在第四周的最后两天要集中所有参与的学生。第一天,他们要求学生集中展示所绘制的草图以及正在制作阶段的小样,以此了解和把握整个小组的教学进度,同时又逐个分析每个学生的草图小样,讨论作品改善的可行性,确定作品的最终样式,制作工艺等。第二天,艺术家要求学生再次展示草图与小样,并切合主题

四月的餐桌。这次的展示以餐桌为作品的展示平台,以会餐的形式进行展示,充分地把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出来。学生根据自己作品的用途有选择地将草图小样摆放在餐桌上适合的位置,这也是最后展览时的位置,此间需要与工作组成员商讨。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会向每个学生单独询问并提出建议,每个学生基本上有20分钟左右的商讨时间。(图3-6)

五、设计计划的实现

此期三周左右的时间,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出设计稿的实物作品,主要的难点则在于制作工艺方面。陶瓷制作本来就是一件技术活,特别是实用陶瓷餐具或摆件的技术要求又高于一般的陶瓷饰品,三周的时间对于有经验的学生尚可,但对于没经验的学生时间还是非常紧迫的,可能会有很多次的失败,但时间又不允许有太多的失败。之前在技术人员帮助下的小样制作活动,在这个阶段起到了作用,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周折,节省了时间。所以到第七周末,基本上25个学生都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等着让作品进窑进行最后的烧制。

维基和克里斯在这阶段每星期只来一次,每次半天,审查每个学生作品的制作进度,这个阶段担负起主要指导职责的仍然是工作室老师和技术人员。(图7-9)

六、作品的最后处理与展览

第八周也就是这个工作组的最后一周,这周的重点就是展览。艺术家在工作组中挑选专长不同的学生负责操办展览的不同方面:原来平面专业的学生自然肩负起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比如海报的设计,邀请函,名片设计等;另外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负责现场演奏,同时他们还邀请同伴一起进行现场表演;还有同学负责展览的现场布置甚至道具设计等;也有部分厨艺了得的学生负责确定菜单,材料采购,比如笔者由于善做中国菜的名头就被安排进了这一组,为了符合四月餐桌这个主题,一定要选择春季特色的菜品;还有同学负责数字多媒体,比如摄像、摄影、后期刻录等;维基、克里斯以及工作室的老师负责邀请参加展览的嘉宾,除了整个工作小组作为工作人员出席,他们邀请了当地一些画廊的经纪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等作为特殊嘉宾列席入座参与餐会,同时还有全校师生也在受邀之列但不列席入座。

举行展览餐会时,25个学生分三组轮流担任服务员,同时服务人员的服装都做了要求,要以黑色为主。展览餐会所用的餐具正是学生设计出来的陶瓷实用器皿,实用性在这样的展览形式中充分体现。展览的同时负责摄像、摄影的同学实时跟踪记录整个展览的过程,用投影仪投影在整个展厅的白墙上,成为了展览视觉呈现的绝佳形式。此次展览也因为新颖的展览形式受到邀请者的好评,弥补了一些作品由于时间仓促而在技术上遗留的小瑕疵。(图10-14)

七、结语

笔者参与此次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方向的WORKSHOP有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首先是这样头脑风暴式的组织形式,它有效地产生了很多精彩的原创设计,成为寻找灵感的很好的切入方式。其次是邀请具有高知名度的艺术家,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的有效进行;艺术家点状式地、连贯地参与整个WORKSHOP,在每个关键节点给予参与者明确的引导,同时又给了参与者最大的自由度,给了大家发挥的空间,由此带来了积极而快乐的学习感受。最后是重新认识了展览形式的重要性。短短七周的制作时间,对于陶瓷这个工艺复杂的设计门类,要制作出完美的实用品,时间显然不够充裕,所以最终WORKSHOP作品出窑时的状态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在这样动态的、过程性的展览形式中,再次见到这些作品,其物质形式的完美度似乎已不那么重要,邀请者并不孤立地评判作品本身,而是会综合考虑整个展览的过程。

此次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美院陶瓷工作室组织的WORKSHOP,跳出了专业的限制,以兴趣为导向,学生是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有平面设计的,有工业设计的,有首饰设计的,有金属工艺的,有书籍装帧工作室的等;同时参与的学生的国籍也是多样化的,有来自亚洲的、美洲的、非洲的,当然还有欧洲的,如此多不同专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合一起,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理念,还促成了学生的相互学习。

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没有在WORKSHOP中的任何环节出现,即使是有关陶瓷工艺的部分,都是在一对一的指导或者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进行。集中讨论时更是采取了头脑风暴式的研修,鼓励发言,没有对错和优差的评价,组织者全盘记录大家的各种观点及设计然后再集中讨论。教学模式中还有一个特点是知名艺术家点状式介入设计全过程,巨大的号召力让参与者全情投入,又不至于让学生完全跟着艺术家走而迷失自我。

此次WORKSHOP的教学评估以展览的方式进行,虽然是展览,但是展览又脱离架上展览的固定模式,强调了艺术设计作品的应用性,同时学生发挥各自所长完全参与进整个展览。展览中由教师以及艺术家邀请的画廊经纪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家等都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和参与的学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这样的评估形式不是简单地评价最终的作品外观,作品的实用性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联都在考察之列,没有了评估的条条框框但却完整地评估了作品的前世今生。

(顾晓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小样美院草图
跳舞吧,去庆祝!
跳楼事件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美院张老师评画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奇葩美院(完结版)
搞笑图片
一波三折
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