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特色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
——以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设计为例

2015-10-20 08:42张雅红王小锡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文脉景观设计

方 可 张雅红 王小锡

文化型特色校园景观设计的理念
——以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设计为例

方可张雅红王小锡

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景观设计中,我们遵循尊重土地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泉水资源;强调文脉传承,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大学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校园景观有机结合;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让师生们真正地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让校园成为山水文化家园。

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尊重土地文脉传承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特色校园

现今我国大学正逐渐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传统意义上的场所,转变成为智力、经济的综合体。大学生活的经历,不仅让学生掌握报效社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其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1],而校园的整体环境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这段经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普及,全国各地大学城、新校区纷纷涌现,建筑形式、校园环境日渐趋向西化,形象单一,有的甚至完全模仿,缺乏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校园景观设计须根据场地特征,结合在校人员的需求及心理特征,以人为本,为师生、同学之间提供交流的机缘和场所,真正使校园成为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丰富人生经验的教育基地。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更要凸显其文脉的延续。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古都西安,隶属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2]。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市区30公里,占地约3000亩,南临终南群山,基地内地势平坦,南部基本上是水稻田,有宝贵的泉水资源。校方给设计院提出的要求是:创建以品位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学术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建设富有西工大特色的山水园林式校园环境。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充分挖掘这块土地特有的文化积淀及学校的个性特征,从满足师生多种活动功能要求、发挥景观生态效益出发,努力营造充满阳光活力、弥漫着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环境。项目设计借鉴了清华大学清华园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校园的设计案例,尊重原有校园的总体规划,通过对基地特征的分析,形成一带、一区、七轴、多心的景观结构框架,文化轴和植物景观轴相交汇,呈现出刚柔相济、理性而又富于变化的特性,既有北方景观的豪放大气,又有江南景观的灵韵精致,将简约明快的现代园林风格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图1)

一、尊重土地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博弈、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和土地、大自然建立了一种相对和谐而又微妙的共生关系[3]。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注重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设计,我们将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汲取江南园林的景观精髓,以三山、两湖构建山水景观格局,师法自然,叠山理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4];利用基地南面现有泉眼和水塘,适当开挖整理,修饰岸线,形成湖面景观,取名为启翔湖、启真湖;多余土方就地堆山造景,形成山体景观,分别为:龙首山、凤翔山、麒麟山,凭水聆风、诗意生活,构筑充满山水人文情怀的公共交往空间。(图2-4)

龙首山位于校区主入口东侧,山势绵延向北,由高到低,状似游龙,其余形成麒麟山。龙首山上植物茂盛,草木葱茏,以雪松、梅花为主,山顶建有一座带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咏梅亭,宜于登高望远,欣赏终南山景;亭前有梅花潭,潭水顺山势而下,飞花溅玉,流入启真湖;凤翔山与龙首山隔启翔湖相望,高度略低于龙首山,并通过设置清音塔将圭峰山景借进校园里,两山夹湖,与校园南面的终南山脉相呼应,形成大的山水景观格局,寓意龙凤呈祥、人才辈出。(图5)

2

3

4

5

启翔湖为校园中最大的水体,面积约 8公顷,通过双桥与启真湖相连,利用地势高差,和从龙首山流下来的梅花涧溪水汇合后,环绕航天广场后流向航空广场,向北蜿蜒穿过校园。灵动的水系,与周边的造景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生动的景观效果。

我们在湖的南侧设置湖心岛,将启翔湖一分为二,形成了大小水面的空间对比。大湖面视线开敞,烟波浩渺,每当夕阳西下之际,常会出现唐代诗人王勃的千古绝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观效果;小湖面以种植荷花为主,幽静安详,每到盛夏,荷花盛开,令人流连忘返,在月明风清之夜赏荷,便有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美景[5]。(图6)

综上所述,我们遵循尊重土地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泉水资源,尽可能保留原有成片树林,借景周边山脉。设计手法大气简练,整个校园形成大的山水景观格局,校园景观立体丰富,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打造优美的山水校园景观环境。(图7)

二、传承文脉

所谓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与内在联系,指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6],《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顶级教育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7]。我们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融入西北工业大学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二者与校园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我们在学校南入口广场中心,设置了景墙喷泉,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校徽的图案,那独具现代感的弧面石景墙(墙上正面刻有四字校训:公、诚、勇、毅,背面刻有校风三实一新的内容),简洁明快的抽象飞行雕塑,配上那随着音乐跌宕起伏的喷泉,突出了军事特点的校园主题;到了夜晚,喷泉上空会出现由三维全息成像技术形成的飞机形象,令人感到既新奇又振奋,同时领略到高科技所产生的震撼力,体现传承文脉的设计理念,突出学校的航天航空特色。(图8)

在海风广场上,我们借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雕塑特色,在中心水池设置了钢质涡轮雕塑,当涡轮旋转时可以带动水面,水池周围设置可随音乐变化而改变高度的跳泉,彰显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同时隐喻军事院校的主题;广场的铺地图案也是涡轮形,呼应中心雕塑;在广场西南面的绿地中布置了造型绿篱,取名通慧园,流线型的绿篱呼应了中心钢质涡轮雕塑的方向感,在材质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们触景沉思,会领略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利于情操陶冶。(图9)

在学校图书馆西南面,距离实验楼约120米处,各有两处天然泉眼,出水量很大,我们对它稍加整理,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源头,让水蜿蜒向北流淌,形成桃花溪流、落英缤纷的景观效果(溪边植物以桃花为主)。同时,我们用江南风格的景墙(粉墙黛瓦)和竹林景观营造出一处供师生进行交流的趣味空间:

曲水流觞,将文人雅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发扬光大,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图10)

三、以人为本,和谐共生

所谓以人为本,即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8]。所谓和谐共生,其基本含义就是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理解自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避免急功近利。古代中国人崇尚的天人合一正与此相应。

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进行景观设计。露天书画墙位于图书馆东南面,启真湖边上,我们将景观与建筑功能有机结合,在建筑外部空间延续建筑的内部功能,针对师生的需求,设置了室外可供展示书画和现场作画的景墙,供有艺术爱好的学生写生、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和道德情操。(图11)在植物设计上,保留原有成片树林,林中设置有木栈道,方便学生漫步林间,亲近大自然。植物以榉树、雪松、腊梅为主,榉树树体高大雄伟,盛夏绿荫浓密,秋叶红艳。冬季白雪皑皑,雪松银装素裹,腊梅傲霜斗雪。学生品味梅花的高雅与芬芳,欣赏梅花的傲骨与风采,这些正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设计理念的具体表现。

四、结语

2010年校园主体景观工程基本完成,丰富的流线和公共景观空间深受学生们喜爱,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学习、交往场所,特别是在双湖、海风广场、露天书画广场、曲水流觞这些景点周边,随时可见三五成群驻足赏景的同学。此次景观设计形成了独具个性风情的山水校园,实现了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对话,让他们真正地享受自然、享受成长、享受生活,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山水文化家园。

[1] 赵宏丽,周婕.对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0).

[2] 佚名.三航的摇篮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军转民,2004(12).

[3] 高兆.尊重土地中国的景观设计之路.农家科技,2011(S2).

[4] 佚名.中学文化景观方案.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5] 佚名.党校设计说明.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

[6] 佚名.文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93985. htm.

[7] 陈韶娟,孙建华,贺文展.基于构建和谐大学视野下的高校文化建设.民族教育研究,2010(4).

[8] 韩庆祥.论以人为本.前线,2006(1).

(方可,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张雅红,成都市风景园林有限公司建筑师/

王小锡,杭州汉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6

7

8

9

10

11

猜你喜欢
西北工业大学文脉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作品三
作品一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