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语文能力

2015-10-21 19:53杨德碧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自信心因材施教

杨德碧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民工子女已融入了我们的课堂。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如何面对这一新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过程的转变,融洽师生情感,教与学的评价,作业布置的考虑等方面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外地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民工子女;自信心;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多,我校位于城郊结合部,经济发达,大小企业较多,吸引了很多的打工者。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自主性学习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兴趣不浓。这些孩子大都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他们所学的教材与发达地区的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不停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兴趣不浓。2.学习习惯不良。由于父母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出现空区,很多孩子经常拖欠作业。休息日经常外出游玩,出现厭学的现象。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不能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4.学习自信心不足。由于生活条件差,学习成绩不好,语言交流不便,他们自信心不足,自认低人一等。教育、培养农民工子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培养农民工子女自主性学习能力方面,我尝试、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要弄明白“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学什么,语文的学和教”的各种问题。用混沌的理论来解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比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通过引导学生“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多读少讲,以读代讲。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从重知识传授到重兴趣及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与由此拓展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在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范读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上下功夫,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读懂句子、读懂各类不同文章的方法,要通过课文表达方式的学习、内涵的挖掘、背景的拓展、情节的延伸等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通过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读”与“写”的相互关系看,并非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既有阅读促进表达的作用,反过来也有表达对阅读的深化作用。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往往紧扣语言因素,采取学生入境插入表达,即常说的小练笔、小作文。在练笔的过程中,深化课文理解,这是写为读的读写结合。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就可以抓住“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句尾的一个省略号,插入联想补充,从以下角度训练表达:让学生想像人们有了火之后的生活。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仿照“一诺三找”的模式,自己编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直观,也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材料。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故事性插图,它只是表现了事情发展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情境。引导学生写作时,可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插图前、插图后的情节,把“定格”的图画“拓展”成连续的情节和内容。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插图,展示的是伽利略站在斜塔上往下抛球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伽利略在走向斜塔的过程中,面对很多人的质疑、嘲讽、不屑甚至谩骂,他镇定自若、毫不犹豫的表现。站在塔下的人们,有的是伽利略的支持者,有的是观望者,但更多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者、追随者。在试验即将开始的时候,他们各自会有怎样的心理,怎样的表情,又会发出怎样不同的声音。试验结束后,在铁的事实面前,大家会有怎样的表现。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课文,观插图,写插图,既深入理解了文本,又学到了用对比、衬托等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总之,今后我要将这次培训学到的理论逐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心中常怀学生,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使自己的每节课都是高效课堂,使自己的语文教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自信心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