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梦龙“导读法”的探究

2015-10-21 19:53王雅琼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王雅琼

摘要: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是语文教育提升的关键,那么对语文教育名师教学思想的学习和借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提出的语文导读法,旨在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自我实现。钱梦龙的导读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反映了其教学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钱梦龙;导读法;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导读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最为核心的阐释。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归根结底都是以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者为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因为教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在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认识到强烈的主体意识对学生自我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时代的要求,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就是人想要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意识,就是人对处于在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自我价值、地位、潜能和未来发展进行全面了解的强烈愿望,[1](p111)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认知道自身的主体意识,只有自我才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主体,只有通过自我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塑造自己的人生。他把“学生为主体”作为三主的第一“主”,意在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立足点,这一点是对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的完美阐释,语文导读法正是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钱梦龙说“我的意识很明确,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考虑,有没有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堂上处理事情有没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必须随时随地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主体”。他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核心思想理论。它不仅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阐释,而且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它将学生提高到一定的地位,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这种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导,虽只是牵线指引,但却发挥了教师最大的价值,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二、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教育家强调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掘。在语文导读法中,倡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势,就是教学对象的特点、兴趣、性格、知识基础等,即学習的动力机制,钱梦龙认识到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持久地进行学习,都与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有关,即学习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如何驱动,就在教师的导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起很大作用的,它要求教师有很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质来启发、诱导,以激发其内在潜能,进而转化为学习动机,促使学习。

因势利导,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张教师要引导、启发,从而激发潜能,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有导之有方,才能驱动内在的动力,使潜能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能充分体现。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潜能,主要体现在导读法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得到充分运用。钱梦龙尝试用创设问题情境策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创设问题情境策略通俗来讲就是提问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主动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越来越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没有及时地把教师提问转向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压抑了学生进行批评反思的积极性。而钱梦龙正式注意到这一点,因此讲究“问的艺术”,设的疑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而进行有利的引导,抓住能够刺激其潜能的契合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钱梦龙采取不同的问的方式。

三、导训结合,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2](p203)语文导读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者有机统一,最终让学生到达了人格的自我实现。这里的训练并不是让学生单方面进行习题演练、题海战术,而是为了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素养,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有目的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训,即训导、教导,是指教师一方的活动;‘练,则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操作。[3](p18)训练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只有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能在训练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形成良好的人格观。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贵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只有在教学操作中得以实践,才能检验是否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师生通过训练这一操作环节进行合作,正是验证这一价值是否实现的体现。马斯洛曾明确指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最高的度发展,说的浅显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它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4](p183)训练就是帮助学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语文导读法中,自读这一基本式最能体现这一点,自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其中当然也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自读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自我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

小结:语文导读法是立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够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内在潜能,促使学生真正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钱梦龙的这一教学理念,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韶刚.人本主义教育与教育[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