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动脑习惯的培养

2015-11-02 03:16夏宏伟
体育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夏宏伟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课始设疑,课中小议,课末质疑的教学模式,阐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始设疑;课中小议;课末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33-01

在我们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传授知识技术习惯于: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解看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纠错;教师小结评价,学生墨守遵从。长此以往,学生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习上不愿动脑的习惯。因此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既是当前体育学习之需要,又是长远之大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课始设疑,课中小议,课末质疑。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一 、课始设疑

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在每一节课前,我总是吃透体育教材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备课时既要备技术动作讲解、示范、练习方法,还必须进行“课始”巧妙设疑,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上下功夫,创设“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疑境或悬念,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突出运动技术重点,突破运动难点,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一节高一年级挺身式跳远新授课上,课始我先给学生设立以下教学情境:地面上分别画了相距3米、4米、5米、6米两条线(线对面放海绵垫以免学生受伤)相当于不同宽度的渠沟,学生可以用任何方式跳过,不可踩线,否则视为失败,每人每个宽度3次机会。学生尝试热情很高。练习后,教师一问:跳得远的同学有何特点?二问:影响跳远的远度你认为最关键在哪里?三问:跳远与你的哪些身体素质有关?这时,教师不要着急引出课题,而是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当学生感知自己的知识和运动经验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便是学生在跳的过程中有心思考和体会,若回答不出,老师恰如其分地引出新的课题。这样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或带着问题进行运动体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学生动脑动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课中小议

所谓“小议”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是培养动脑习惯的关键。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发言,积极示范,积极评价,不仅使体育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高一年级挺身式跳远第五节课,本课重点是腾空和落地技术动作;难点:腾空与落地衔接。教师讲解示范后,安排分组练习,要求每组练习中互问互学,练习完后,每组介绍一个完成动作的学习方法、提一个问题、做一个示范、分析蹲踞式与挺身式区别。老师巡回适时加以引导。通过“有的放矢”的课中小议,让学生了解跳远腾空和落地技术动作,突破腾空与落地衔接难点。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兼顾跳远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进而使学生体会到跳远所带来的快乐。本堂课实际效果的亮点:(1)小组同伴间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2)课堂出现了认真动脑思考,互帮互学现象比比皆是。(3)小议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问题、示范、分析都能紧紧围绕着腾空落地技术环节展开,提高了教与学两方面的效益。

三、课末质疑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兴趣爱好相对稳定,指向性明确,渴望成功欲望加强,并已具备一定体育知识、运动经验、运动技能,具有一定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为“课末”质疑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教师重视质疑问题的提出,讲究问题的系统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往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这种质疑仍注重教师的教,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视角提问题、看问题,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就不会质疑。如:在高一年级挺身式完整技术教学结束时,我采用质疑模式是:(1)学生提问题。(2)学生解决问题。(3)学生示范。(4)学生分析、点评、纠错。(5)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自始至终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解决,教师辅助参与、学生是主体。久而久之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思考,扩大了教学本身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