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

2015-11-16 09:29贾国祥孙月亚李蕾等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远程教育

贾国祥 孙月亚 李蕾等

摘 要:本文介绍了基于Moodle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协作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小组的划分策略,并对几个常用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协作学习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Moodle;协作学习;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14-03

Mood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发的一个在线课程学习系统。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简写,意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以其独特的网络教育原理、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共享性等优势,成为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发的基础,基于Moodle进行设计和定制开发的学习平台风靡全球[1]。截至2013年7月1日,全世界已有236个国家注册了110288个Moodle站点,其中中国大陆有1074个[2]。

张霞对2004~2013(1~6月)年被CNKI收录的有关Moodle平台的380篇论文(其中期刊论文297篇,硕士学位论文83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他人员的研究成果,对关于Moodle研究的主题基本总结归纳为8个方面:

(1)关于Moodle 的理论探讨:Moodle 的本土化推广、推广反思以及探讨Moodle 平台的理论指导及其他理论对Moodle 的影响。

(2)Moodle 的技术研发:Moodle 简介、安装、功能开发等;Moodle 模块的二次设计与开发以及与其他软件的整合等。

(3)利用Moodle 的课程整合:基于Moodle 平台的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软件系统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Moodle创设教学环境、实现网络教学、优化教学活动等。

(4)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Moodle 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策略的分析等。

(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利用Moodle 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教研;Moodle 在促进教师培训和教师知识管理中的作用等。

(6)虚拟学习社区:利用Moodle 平台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包括各种网络学习活动的开展以及Moodle 环境下对学生的分析。

(7)评价研究:利用Moodle 开展教学的可行性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Moodle 与其他教学平台的对比研究等。

(8)其他研究:从其他视角对Moodle 进行的研究、分析等[3]。

协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关研究已证实,协作学习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提升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对个体间差异的包容能力[4]。

结合张霞的文献分析,以及笔者以“Moodle”和“协作学习”为关键词在CNKI上进行检索,没有检索到基于Moodle如何有效开展协作学习的论文,而协作学习正是Moodle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活动的优势之所在,因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旨在就如何基于Moodle平台开展协作学习进行探讨,以期对基于Moodle进行教学的人员有所帮助。

一、 协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一般而言, 小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常见形式[5]。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Moodle学习平台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组织。

在Moodle课程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采用无小组、可视小组、分隔小组的方式进行组织。无小组是指课程中的所有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可视小组和分隔小组是指将课程中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策略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小组成员只能参加本组的学习活动,成员间通过资源共享、讨论、分工协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视小组与分隔小组的区别是:以可视小组方式组织的学习活动,小组中的学生不仅可以参加本组的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查看其它小组的活动情况,就像隔着透明玻璃墙的两个房间,每个房间中的人除了可以参加本房间中的各种活动外,还可以隔着透明的玻璃墙看到另外一个房间中的情况,但是不能参与其中;以分隔小组方式组织的学习活动,小组中的学生只能参加本组的学习活动,而看不到任何其它小组的活动情况,感觉就像课程中只有自己一个小组在学习一样。

课程中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设置,一种是基于课程的设置方式,一种是基于活动的设置方式。基于课程设置的学习活动组织方式将作为课程中所有学习活动的默认组织方式(无小组、可视小组、分隔小组),如果在课程设置时未选择“强制”模式,则学习活动本身可以重新设置活动的组织方式,但是如果在课程设置时选择了“强制”模式,则课程中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将采用与课程设置相同的组织方式,即学习活动设置中的小组模式设置将被禁止,见表1说明。

同时,在Moodle学习平台中,还可以将小组组成“班”(有的版本翻译为“大组”),并以“班”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因此辅导教师可以将水平接近的小组组成“班”以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还提高了教学灵活性。在基于课程设置分组方式时若选择了某“班”则此课程中的学习活动将只针对此班的学生进行(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将课程复制成一门新课以用于其他学生的教学);在基于学习活动进行分组时若选择了某“班”,则此活动将针对此班进行(如果同一活动还要用于其它班,则需要创建同样的活动用于其它班),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班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二、 学习小组的划分策略

实践证明,将学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活动更为有效。分组策略可由活动的内容和分组的目的来确定。如在开始培训时,为了达到使成员之间相互认识的目的,可以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当讲座的内容需要和各学科相结合时,可按学科分组;在进行角色扮演之类的活动时,可以采用自愿组合的方式等。等到小组成员间比较熟悉时,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法。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平衡,采用这种分组方式能够形成相互比较的小组联合体[6]。异质分组有利于发挥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也更能起到启迪思维、丰富思想和锻炼能力的作用[7]。

在Moodle学习平台中,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通过课程中的“课程管理-->用户-->小组”功能进行,同时也可通过第三方分组插件实现学生自由分组。

手工分组:由具有小组管理权限的人员进行学习小组的定义,并根据分组策略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

自动分组:由具有小组管理权限的人员定义小组的命名规则,以及学生的分组策略,系统将根据定义好的策略自动进行小组的定义及学生分组;

自由分组:从Moodle官网下载第三方分组活动插件并安装到平台后,在课程中安排“分组选择”活动,由学生通过此活动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

在完成学习小组的划分后,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创建“班”,并由已划分的学习小组组成“班”以便于以“班”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

三、 常用的协作学习活动

在Moodle学习平台中,提供了多种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区、作业(在2.0以前的版本中又分为高级文件上传、在线文本、上传单个文件、离线活动等)、测验、维基、数据库、词汇表、问卷调查、投票、聊天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活动开展协作学习。

有些活动还可以设置完成或查看活动内容的条件,以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知识共建与共享的目的。如在“数据库”活动中,“必须完成的条目数”约束学生必须提交指定的词条数后才算完成此活动,“查看前需要完成的条目数”约束学生必须提交指定的词条数后才允许浏览其他人提交的内容,从而约束学生“只索取不奉献”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无论采取何种组织方式,对于课程中的辅导教师来说都没有约束,他/她可以随时进入不同的小组活动中进行观摩或辅导。

1.讨论区和聊天

讨论区是网络教学中最常用的异步交流、学习辅导工具之一,主要用于师生间、学生间非实时的交流互动,以探讨、协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Moodle中,讨论区分为一般用途的标准讨论区、单个简单话题、每个人发表一个话题等类型(不同版本的Moodle所包含的类型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讨论区,采用分组方式时(可视小组、分隔小组)其表现形式却是不一样的。

对于单个简单话题类型的讨论区来说,无论是否采用分组方式,其最终的表现均为无小组形式,即课程中的所有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都将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

对于其它类型的讨论区来说,学生只能按照讨论区设定的小组模式参与讨论,由于辅导教师具有在所有讨论区中添加新话题的权限,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在添加新话题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其主题发布的小组范围,否则将会使得学生无法参与讨论,从而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具体描述如下:

在可视小组模式下,辅导教师在添加一个新话题时,应首先在“可视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主题发布的学习小组(系统默认为“所有成员”),如果没有进行学习小组的选择,则该话题将在所有学习小组的“分组论坛”中可见,而且所有学生均可回复,从而造成所有学生不分组讨论的“混乱”局面,因此辅导教师在添加新话题时,一定要选择“某个小组”才能达到分组讨论的目的,即只有本组内的学生可以回复参与讨论,而其它小组成员只可以浏览查看。

在分隔小组模式下,辅导教师在添加一个新话题时,与在可视小组模式下一样,应首先在“分隔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主题发布的学习小组(系统默认为“所有成员”),如果没有进行学习小组的选择,则其话题将在所有学习小组的“分组论坛”中可见,但是只有辅导教师可以回复,而所有小组中的学生却只能浏览不能回复,以致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辅导教师在添加新话题时,一定要选择“某个小组”以确定其主题发布的范围,否则将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聊天是网络教学中另一常用的实时交流、学习辅导工具,主要用于师生间、学生间同时在线进行实时互动(同样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及时解决学习中、或完成协作任务时遇到的问题,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其缺点是只能采用文字的方式进行,但可以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以供不能参加实时互动的学生参考。

2.作业和测验

对于作业和测验这两种类型的学习活动,Moodle 2.4之前的版本都只是针对个人的活动(在Moodle 2.4以后的版本中可设置小组作业),因此每个学生都只能完成自己的作业或测验并进行提交,而且只能浏览辅导教师对自己作业或测验的评价反馈信息。显然对于学生来说,在Moodle 2.0以前的版本中,作业和测验采用分组的方式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对于辅导教师而言,却能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作业或测验的分组显示,从而利于辅导教师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作业或测验进行评分,尤其对于课程中具有多个学习小组与多个辅导教师,且辅导教师与学习小组间具有明确的对应辅导关系时,将能够极大地提高辅导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课程中具有多名辅导教师的情况下,对作业或测验进行分组还是有必要的。

在Moodle 2.4以后版本中,作业将可以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提交(可以设置小组作业完成的条件,即:一个人提交即算完成或所有组成员提交才算完成),因此使得学生可以以小组协作的方式(线上或线下沟通、分工协作)完成作业,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评价作业的效率。

四、 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也更能起到启迪思维、丰富思想和锻炼能力的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Moodle学习平台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每种活动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同时由于辅导教师不受活动组织模式的限制,需要其在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贾国祥,孙月亚等.北京开放大学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和特征[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2][3]张霞. 国内Moodle平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9).

[4][5]潘娟,瞿堃等. 基于Moodle 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

[6]张世红,基于网络环境的小组协作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4).

[7]张伟平,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协作学习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远程教育
竞赛式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协作学习效果比较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往策略探究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