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2015-11-18 05:57高克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预见性患肢骨科

高克霞

(方城县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南阳 473200)

骨科手术术后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工作中采取何种护理方法能够积极有效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工作人员所关注的热点问题[1]。本次研究选择方城县人民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70例,对比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方城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择期手术可耐受手术者;病情分级为Ⅱ~Ⅲ级;无感觉、认知、运动、语言及智力障碍;能够配合治疗,遵照医师制定的功能恢复锻炼表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本研究。排除标准:术前1周内应用过非甾体抗炎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治疗者;术前检查已确诊或怀疑已有DVT者;既往有嗜酒、药物、毒品滥用史;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为(53.9±7.6)岁;病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股骨颈骨折5例,髋臼发育不良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4.3±6.9)岁;病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股骨颈骨折4例,髋臼发育不良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行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入院时宣教、饮食用药指导、皮肤护理等预防性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①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应用威尔森评分法对患者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进行系统评估;②认知干预:入院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以及对其进行预防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和警惕性,对于高龄、过度肥胖、糖尿病、吸烟以及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应依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指导;③心理干预:责任护士应及时同患者进行交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波动,责任护士应向其传达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治疗;④饮食干预:指导进食高纤维素、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⑤下肢静脉保护: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静脉输液,不要在同一条静脉的同一位置反复穿刺;⑥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锻炼、腓肠肌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以及臀大肌训练等;⑦物理预防:循序应用减压性弹力袜,压力逐降[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术前、术后2周、4周的患肢血流速度。DVT诊断标准[4]:患侧肢体肿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下肢彩超显示血管内血栓形成,homans征、nevhof征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为22.9%(8/35);观察组住院时间(37.1±2.6)d,对照组住院时间(49.8±3.5)d;术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患肢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血流速度对比(±s,cm/s)

表1 两组患肢血流速度对比(±s,cm/s)

组别 n 术前 术后2周 术后4周35 20.72 ±3.21 26.75 ±3.66 26.90 ±3.74对照组观察组35 20.54 ±3.28 21.08 ±3.43 21.56 ±3.58

3 讨论

骨科手术在术后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统计其发生率达40% ~60%[5]。临床表现为术后患肢出现广泛性肿胀伴随剧烈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肢的活动功能,还可继发肺栓塞(2%~3%),甚至会导致手术失败。髋关节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最有效治疗方法是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还可矫正髋关节的畸形,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此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发DVT。DVT的发生主要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3个主要病理因素共同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型护理方法,指在护理前和护理工作中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有预见性的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护理重点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在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肢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章云,李莉,张国英,等.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43 -44.

[2]史晓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85 -86.

[3]张翠英,张娜,王来英,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2):87 -88.

[4]胡素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689 -1691.

[5]高丽艳,王景成,刘文英,等.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607-2609.

猜你喜欢
预见性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