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①

2015-12-01 05:23许广坤韩冬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专业

许广坤 韩冬(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关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①

许广坤韩冬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体育教师的重担,并为我国中小学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但是随着中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顺应新的教学理念现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要进行变革。该文重点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况和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两大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完善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规划实习实践等方面研究,更加明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绪,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未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技能等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唯有变革传统培养模式,明确培养什么类型的体育人才,如何培养,才能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当今体育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些只能通过体育教育专业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才能解决的。多年来,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培养模式不能顺应这种变革。

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提出了一些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如观念的更新、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育实习时间与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相结合,以实现为学校体育服务、为终身体育服务、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的目标。即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初衷,也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归宿[1]。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资料、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2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归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

1.3逻辑分析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所获得信息,运用比较、归纳进行逻辑分析,总结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办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况

我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历来传统体育教育体制的控制下,主要以培养体育师资为目的。但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培养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培养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杂乱不成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所以,丰富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丰富课堂内外教学方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师为目标,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随着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育改革的变化而及时更新。虽然有些体育院校及时随着理念的改变而不断更新,但培养的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1.1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指所培养的教师所特有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2]。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训练理论和方法、熟练组织体育活动竞赛工作的实践能力、具有体育科研能力等并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目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继续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控制下,以体育教师师资培训为重要理念,结果培训方式单一,知识技能掌握比较浅显,导致教师上岗率急剧下降。

在该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就业仅限于体育老师,缺乏多向适应性,就业面窄,很难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经过用人单位多重筛选,本来就不占优势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业率就大大降低。另一原因就是高校扩招,竞争人数增多,使招生与就业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

2.1.2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经研究发现,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主要以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训练与竞赛学为主要门类。专业课程专业性强但缺乏新颖性,内容单一。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有些体育院校开设选修课但选择的项目太少,而且选修课的上课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总体来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陈旧重复率高,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严重落后于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基础课主要以教育学为主,对民族传统体育、群众体育、康复体育、残疾人体育等特殊群体体育课程开设较少;第二,理论与实践脱节,过于注重内堂知识的学习,缺乏第二课堂的开发,校外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较少;第三,必修课种类繁多,学习过于肤浅,达不到深入理解不够精通,选修课的选择余地太少。

2.1.3现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取向

“会体育就能教体育”错误观念造成误区,在这种传统错误观念引导下,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脱离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该体制下的体育教师很难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职,不能满足中小学对体育教师能力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仅限于学校体育范围内,很难表现出体育学科的整体性特点。缺乏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的锻炼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同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显现出深厚的人文底蕴[3]。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参与到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局中,现在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得到解决。

2.2对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2.2.1明确专业定位

要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对体育教育专业有个明确的定位。该如何正确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定位,这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专业定位应包括层次、类型及目标等多方面。在类型上要想到对于体育原系体育教育专业的个体差异性而采取不同的定位;专业上要想到社会发展状况与需求,考虑到在体育院校整体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要符合办学指导理念、学校特质、整体实力,全面考虑实际师资、专业办学状况、招生等元素。

2.2.2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针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缺乏人文底蕴,仅局限于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未来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学校以外的教学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阔眼界。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途径,例如开展课外知识竞赛问答,聆听其他专业的演讲,在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论文,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其他课外文化活动,丰富知识面的同时提升人文底蕴。最终培训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实力的综合性教育人才。

2.2.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严格吻合专业特性,并能够体现出人才培养的规章具有前瞻性。所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打破传统理念的控制,与顺应时代的体育教学理念相结合。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构建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增强教学能力和提高运动技能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联系: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唯有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提高教学实践课在课时中的比重,明确实践课的重要性。其二,协调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建立专业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紧密联系。选修课可以根据专业课开展与专业课相关具有新颖性的课程,选修课程设置要全面,使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2.2.4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努力实现实习的公平性

体育教育实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体育比赛、课程设计等。在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做到对每一位同学一视同仁。无论参与哪一种实习方式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积累经验的同时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对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和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等在实习中初步了解。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培养出高端的体育教师。

3 结语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努力开发其他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注重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联系,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缺乏正确对体育教育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增加知识容量,确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丰富人文底蕴,展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形成体育教育全面发展观。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难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落后于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169-172.

[2]傅雪林.浅谈重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40.

[3]刘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702-170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103-02

作者简介:①许广坤(1989—),男,汉,山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