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视域下的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途径探析

2015-12-07 20:05赵敏鲁云刘庚碧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

赵敏+鲁云+刘庚碧

摘要:预防艾滋病教育受限于社会发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状、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显著。同伴教育以较强的文化适宜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具有较高的投入和产出比,被引入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易于实现100%知晓率的目标;能有效改变学生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预防艾滋病教育队伍中;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预防艾滋病的技能,从而远离艾滋病。

关键词:同伴教育;高校;预防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83-03

艾滋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唯一的有效措施。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受云南省重点地区预防艾滋病项目资助,于2012年1月启动“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项目以同伴教育为主导,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基本实现了提高广大同学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动的目标。

一、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必要性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和过程。”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趋众倾向及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在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大学生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优势显著。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方“性自由”和“性解放”等性观念不断渗入,传统道德对大学生的约束力在不断减小,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现象呈上升趋势,而性教育则严重滞后,教师、家长在谈及性时总是遮遮掩掩,更有甚者谈性色变。正处性欲旺盛期的大学生们渴望获得相关的性健康知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模式研究”项目,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获得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78.01%)、报刊杂志(77.91%)、电视广播(74.64%)、课堂(51.43%)、朋友(47.24%)、家人(27.4%)、其他(25.86%),毫无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在鱼目混珠的网络、报刊杂志、电视广告中获取相关信息,极易被错误信息误导。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可由教师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同伴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大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二)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主要有: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活动等。课堂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利于学生良好态度和行为的培养;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及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12.1”、“6.26”等特定日子开展活动,且活动仅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对学生态度的转变及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改变了教师的说教,由同伴教育志愿者主导,能有效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广大同学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性欲旺盛的青春后期,好奇心强,世界观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种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持认同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发生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线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或无所谓的态度;性作为一个隐晦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能公开提及的,教师和家长常常因难以启齿而回避性的问题,即便个别能正面回答,孩子也会觉得在说教,造成大学生在性的方面“羞于开口而勇于实践”。而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正处于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不平衡的大学生易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因此,处在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更愿意、也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接收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同伴教育的方式无疑是非常适用的。

二、同伴教育在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以全体在校学生为对象、学校红十字会为载体,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面向全校选拔200名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学,作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聘请校内外禁毒防艾专家,以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对志愿开展培训,接受培训后的志愿者每季度开展一轮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在每轮同伴教育过程中以宿舍、班级、社团为单位开展面对面的同伴教育30人次,要求每次同伴教育时间90分钟。同时,安排红十字会骨干志愿者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打分。在同伴教育前、后分别开展基线调查及评估调查,基线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2000份,有效问卷1987份,无效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为99.35%;评估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64份,无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87.2%。结合问卷,进行如下分析:

(一)同伴教育提高学生HIV/AIDS知识知晓率

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前学生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82.17%的同学能够说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一种,88.42%的同学懂得“艾滋病病毒的缩写是HIV”,但经过调查仅有26.11%同学知道“AIDS准确的中文医学全称”。通过一年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各项指标有所上升:“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的缩写、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三项指标的知晓率均达到了100%的目标。

(二)同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endprint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偏差,有17.63%的同学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该参加工作”,10%的人认为“艾滋孤儿不关自己的事情”,仅81.18%的人“愿意帮助艾滋病患者”,69.11%的人表示“如果自己有过高危行为,愿意自愿接受HIV病毒检测”。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明显改观,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应参加工作”及“艾滋孤儿不关我的事”下降为零,“愿意帮助”和“自愿参与HIV检测”的人也提高到100%和91.04%。

(三)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学生对“共同用餐”、“蚊虫叮咬”、“吸毒”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为:58.58%、54.86%、69.15%,通过一年的同伴教育,三项指标分别提升到100%、96.88%、97.56%,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上实现了100%的目标,同伴教育帮助学生将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内化为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指导日常生活,实现远离艾滋病的目标。

帮助大学生掌握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又能宣传、带动全社会的年轻人,形成维护健康,关爱生命,不歧视HIV感染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高校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实施方法

(一)抓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志愿者的选拔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教育水平,虽然志愿者与广大同学有相近的背景、经历和年龄,更有助于沟通,但志愿者所传授的知识远远不如专家讲解的权威和全面。加之同伴教育在培训中会涉及到道德等问题,如果同伴教育志愿者不能恰当的使用“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技术,可能使同伴感觉不到自尊、温暖和关爱,因而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拒绝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就对同伴教育志愿者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在选拔志愿者的过程中要选择组织能力强、乐于奉献、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人。

(二)加强对同伴教育质量的考核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质量不能仅凭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总结来进行评估。更有效的方式是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这就涉及到同伴教育评估人员的选拔,评估人员不能是教师,教师到场容易影响同伴教育效果,评估人员要选拔志愿者的同伴,被选拔出来作为评估人员的志愿者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评估人员首先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过程进行评估,必要时参与同伴教育的准备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协助志愿者完成同伴教育,在必要时进行及时必要的补充,保障同伴教育知识传递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对志愿者的同伴教育内容进行评估,内容涉及:同伴教育志愿者的形象(着装、形体语言)、知识的传递、语言的表达、同伴教育技巧的运用、同伴教育的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估人员根据同伴教育情况现场打分并对同伴教育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三)跟踪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一年来,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为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性,适当的修改同伴教育方案,总结同伴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扩大和提高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持续性的最佳方式。此外,认真落实活动后期的评估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被教育者的个案访谈、同伴教育者的总结以及跟进工作等方法,做好对活动效果的评估才能继续推进同伴教育有效性及影响范围。

同伴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教育在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评价设计[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1.15:11.

[2]教育部体卫司.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21):159-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高校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高中异性交往教育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