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美

2015-12-21 21:50陈凤琼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美的阅读教学教材

陈凤琼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美的感受。

【关键词】阅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题材课文都是从内容、形式、语言、人物、思想是完美的统一体,这些文本对孩子们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在阅读中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享受美。

一、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意识,获得审美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奠定审美的基础,渗透并提高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体会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一) 在阅读中感受课文内容的美

在阅读中感受到课文内容的美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它是教学审美化的基础。课文内容中蕴涵着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语言美、形式美、艺术美等,特别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美,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时,常常为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和设计而感叹,为艺术品的完美而折服。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章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倾倒。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线索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的美。对文章完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感受文章内容的美。

(二)在阅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语言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提倡语言美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情操,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语言美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都文质兼美,语言准确生动,朴素优美,间接洒脱,富于节奏感,读之自然流畅,诵之朗朗上口。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作品。

在阅读中狠抓关键字词的分析,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文章的整体从语言美去体悟思想美、道德美、人格美、情感美、知识美、艺术美。

如《桂林山水》中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将漓江水的三种不同特征表现得生动形象,学生回味无穷;“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整齐的句式,相似的结构娓娓道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味出美的韵味来。

(三)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美

小学语文所选教材为我们塑造各色人物形象,提到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少年儿童脑海里就会浮现机智多谋的晏子,视死如归的王若飞,为同志们的安全在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残疾青年为了作者来看书而编造善意的谎言。我们启发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革命英雄形象、爱国形象、乐于助人形象、乐观向上形象等高大人物形象,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少年儿童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重要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

培养审美意识有多种手段,但如何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观,使其对人类社会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是非,有正确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使新一代树立正确的人格,走光明的人生道路,为学生以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让孩子在阅读中愉悦审美、享受美

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从仪表形象、肢体语言、精设板书,从备课、导课到上课、结课,都始终注意抓住学生有兴趣的地方,吸引注意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中享受求知的快乐,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师生不仅享受到获得知识的愉悦,而且通过对文章丰富的美的因素的探访,从而受到、感到、得到启示,在心底里体会到一种美感的愉悦,获得美的享受。那就应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审美心情。

(一)让学生轻松地走进阅读

语文教师在遵循教学审美化原则的情况下,善于运用审美艺术来表现教学内容,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美的使者,使语文课既有情趣,又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教师在开课时要有趣,不给学生任何负担,在课文初读时,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自由地去读,轻松的跟随作者走进阅读,愉悦的体会、享受文章的美。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感受师生和谐美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也是素质教育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探究,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心情舒畅,学习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态势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给孩子一种愉悦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

美感是对客观事物美的反映,是对一定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情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丑恶现象的憎恶。抓住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与作者树立的主人翁一样感同身受,使学生乐滋滋读书,主动求知、探索、迸发。

小学语文教材正是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炼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感情,有敏锐的审美鉴赏力和领悟力,利用教材结合生活潜移默化让孩子兴趣广泛、视野开阔。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引导学生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感受美,更能体验美、享受美。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美的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