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2015-12-21 21:50胡兰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应用情感教育教学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感教育教学法,这是一个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依据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教学法的体会,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情感,创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一些心理反应,主要是喜怒哀乐以及好恶爱恨等。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设计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逐步升级为高级情感,进而养成情感品质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最后形成。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情感教育为主,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情感教育因素的作用,发展学生的情感空间,将进行情感教育作为当前一项紧要任务来抓。笔者依据自身多年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在初中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一开展情感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全面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给情感教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准确定位,提出了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情感,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更是将学生的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的语文学习任务,利用教材中存在的情感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帮助学生陶冶高尚情操,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全面发展。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兼顾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与综合素质的任务,而利用情感教育则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再有,情感教育利用引导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情感认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

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情感正确发展。依据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创新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还不稳定,存在较强的自尊心,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水平

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则要求具备高素质的教师,因此要求做到下面这些:一是教师要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学要有深厚的感情,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才能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才能真正理解课文中存在的情感部分,才能真正影响学生,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二是教师要喜欢、关心、爱护、理解自己的学生,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才能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三是语文教师还需重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语文不但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而且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首先理解课文做到准确表达,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实现与学生的顺利沟通。只有首先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而且准确地进行表述,才能创造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而且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作主要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好,提高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包括各方面的内容,不但体现着道德美而且也拥有大量的人物美、风景美等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简单易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读懂而且也包含着丰富的意味,教给学生认真阅读就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妙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当中,亲身感受作者的写作之意,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创作源由,感受文章的美好。

(三)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创造浓厚的情感气氛,可以利用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多种疑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如在学习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时作者迷路了,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鼓励学生自己读下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得出“忽逢桃花林”后,教师可以继续设置疑问:“桃林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它的前面有什么?”学生就又会投入课文的学习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设置悬念和疑问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要求,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培养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家长都意识到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由于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也普遍存在着情感教育,家长如果不能与孩子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教育就不可能成功。但在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地位到底如何呢?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想与一个陌生人建立情感则需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陌生人的教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求学生信任自己的老师,假如学生信任老师,有了问题就会主动找老师解决,教师就会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时期的学生存在着较强的叛逆心理,他们有时不同意长者提出的任何意见。如果学生能够信任自己的老师,那么教师所讲的道理,学生们都会欣然接受。师生间一旦确立了这样的关系,就意味着教师具有了更大的责任,这是由于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觉得学习是有意义的,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假如学生对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厌恶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还需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

(五)引入多媒体,创设文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传达情感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文字实现的,而且这些情感都产生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如在学习《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春天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观赏多媒体画面当中,感受到文章中句子的优美,从而体会到文章表达的美好情感。

(六)渲染文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深入表达文章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习《海燕》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阅读示范,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老师读到这里时,可以表现出激愤的表情,可以利用声音的强弱、节奏、重点词等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利用多媒体创造一种悲壮的气氛,学生就能被老师的阅读所感染,从而形成对旧社会的憎恶之情。

(七)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情感

朗读在培养学生情感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也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养成热爱朗读的习惯。利用每天的朗读都能体会到各种情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进行朗读,以此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思想当中,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诵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文章的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情感修养,将教材中最美的部分展现在学生面前,用自身最真挚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祖国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胡兰英,女,1988年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