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2016-01-25 07:24宋秋红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美丽污染

宋秋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450044)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宋秋红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450044)

如何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美丽乡村能否建成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从指导方针、思想观念、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农业标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整体上获得快速发展,伴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能否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关系着我国农村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1]党的十八大做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并确立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不仅要建设美丽城市,而且要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工作指导。近年来,全国上下正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美丽城市、美丽县城、美丽乡镇、美丽乡村正逐步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并且正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目前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环境仍然在继续恶化,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环境危机,探讨如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农村经济在改革浪潮中获得迅速发展,但是不少农村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综观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工业生产污染

我国乡镇企业在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乡镇企业也成为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一部分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处理能力差,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以及噪声等严重影响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对农村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一些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的发展。

2.农村农业生产污染

(1)农药和化肥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造成大量水生动物死亡,而且水体和土壤中的农药经过蒸发和挥发作用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村的发展。另外,被随意丢弃至农田的药瓶和包装物也成为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源之一,一些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的使用也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化肥的不科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化肥中的氮和磷还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下水、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水体和大气的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

(2)农用地膜的污染。目前农用地膜在生产中的使用量越来越多,由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农民更多地使用便宜的地膜,而不考虑地膜的质量和是否能降解,造成所使用的农用地膜整体降解度低,回收率低,薄膜碎片的污染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严重污染农村环境。

(3)牲畜粪便的污染。农村养殖畜牧业不断发展,在取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大量牲畜粪便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据调查,全国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畜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放、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放,以致恶臭熏天、蚊蝇孳生、细菌繁殖、疫病传播,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2]

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在逐年上升,垃圾基本没有经过处理随意放置,大量垃圾被堆积在城乡结合处或农田附近。废电池、药品、放射性物质和盛装有毒物质的瓶罐等垃圾,未进行相应的处理到处乱扔,这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极大的危害。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到处排放,导致农村的河流成了“天然”的排污沟。

4.农村生态环境系统退化

目前一些农村土地退化现象整体上呈恶化趋势,植被质量低、生态功能弱的现象并未得到扭转,给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给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甚至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使农民沦为“生态灾民”。

二、 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村总体环境问题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总体上来说,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农村领导干部和农业主体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观因素。农村领导干部在经济发展面前,常常不考虑所上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危害生态环境的项目和经营行为不敏感、不作为,在贯彻执行国家生态文明政策和处理解决现有和潜在污染问题时存在糊弄心理。农民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和乱扔乱弃垃圾的危害认识不够。

2.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落后

农村和城市发展相比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甚至一些污染大的企业被转移到农村,农村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还是粗放型增长,农村经营方式大部分还是一家一户式的作业,离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距离。

3.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农村大部分畜牧养殖业没有建立专门的防止污染设施,不能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利益等方面的因素没有配备工业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基层环保部门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人员不足等问题,不能及时检测到环境变化,尽快将污染源进行无害化处理。很多乡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不能将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

4.生态法制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涉及农业环境保护的内容比较少而且规定比较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调整和规范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不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综合性调整农村生态环境的专门性法律。环保立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弱。另外,在环保执法中存在主体不明确、机构不健全和经费难落实等问题,造成各级执法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统一情况,降低了环境立法、执法的公信力。

三、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路径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要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不断依靠政府和群众各方力量,结合当地农村环境实际,做好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激励和保障制度,利用政策、法律和市场协调推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发展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产业,提高乡村工业企业的防治污染能力,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对强污染产业和企业坚决整改,整改不行坚决关闭。另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立足于农村特有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农村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人口素质等实际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的统筹规划、统筹安排和相互配合,自上而下发挥政策、制度的引领、约束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协调农村的发展,自下而上发挥农民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3]。要大力支持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的发展。要转变农村经济生产方式,发展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农业。积极推动全国农业示范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优质高效的生产方式为目标,结合实际发展观光旅游农业、文化休闲农业、能源农业、特色农业,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还要提高村干部,提高镇领导,提高所有决策层的生态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村干部群众和企业法人进一步增强对搞好农村生态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生态实践中,增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制定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引导约束农民的生态行为,增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律性,发挥农民的生态保护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农民走科学、文明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实施环境行政负责制,促使领导干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克服短期行为,保护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协调发展。

4.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通过财政补贴、镇村筹措、群众出资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农业环保设施投入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基础。在农村要建立垃圾分类箱,实行垃圾分类,将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积极使用可降解、少污染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环保人员投入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在乡镇和村一级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受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解决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和经费不足问题。

5.发挥科学技术作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中,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因素。据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 80%,我国则为 25%,其中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这已经是近些年不断进步的结果。[4]要不断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势,研发并积极推广适应农村特点、经济实用的环境保护技术模式。要引导农民掌握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6.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规范环境行为,对环境行为作出明确细致的要求。首先,要结合不同地域实际完善地方农村环境立法,使地方环保立法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对各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作出管理规范,从立法上减少和避免农村的污染,提高农村的污染防治能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力争从源头上防治农业污染。其次,要针对农村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加强机构建设,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法律责任,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监督制度。另外,要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司法机构改革,进一步保证司法的权威,从法律制定到法律执行都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环境安全利益,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

7.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发展农业经济和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结合我国农村土地个体经营和多种经营形式的实际,建立与农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相适应的质量标准。要通过政府监督和市场调节等手段,发挥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作用,用标准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是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实施主体,我国农业标准化战略必须通过农民来实现,一是要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二是要坚持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三是要鼓励和引导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

四、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危害农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农村和农业发展,也危害城市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只有全社会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全力配合,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加大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等措施才能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防治工作,才可能建设成美丽乡村。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2012:34.

[2]刘雪芬,王雅鹏.低碳经济条件下水禽健康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4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4]倪迅.创新驱动难在哪?[N].光明日报,2013-06-21(12).

[5]熊肖雷,李冬梅,冯莹,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5):862-868.

(责任编辑刘成贺)

Research on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ONG Qiu-hong

(Department of Moral Edu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44,China)

How to solve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become the key factor to build a beautiful countryside.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ause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guidelines,the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beautiful countrysid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2016-04-22

宋秋红(1977—),女,河南西华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4.016

D616

A

1008-3715(2016)04-0083-04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美丽污染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