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6-01-26 09:26祝伟张瑞麟田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激光治疗胆总管胆道

祝伟 张瑞麟 田敏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祝伟 张瑞麟 田敏

目的观察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5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石取出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优良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75.93%(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完全取出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住院时间短,完全取石率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胆道镜;钬激光;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部位以上的原发性结石,多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临床表现可为上腹痛、皮肤巩膜黄染,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其成因复杂,发病率高,术后复发率高。近些年,随着胆道镜技术的发展,多数结石通过胆道镜探查定位后经网篮或石钳取出,然仍有部分取出较为困难[1-3]。本文系统评价了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本院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5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肝内胆管结石直径>1cm。实验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4.3±11.4)岁,平均病程(22.4±10.2)个月;病灶部位:肝右叶结石29例,肝左叶结石14例,左右肝管结石19例;合并胆囊结石3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1例,黄疸1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2±10.5)岁,平均病程(22.8±10.6)个月;病灶部位:肝右叶结石21例,肝左叶结石12例,左右肝管结石21例;合并胆囊结石17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黄疸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给予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麻醉显效后常规消毒皮肤,腹腔镜下定位胆囊,打开胆总管,取出大块结石,将胆道镜送至胆总管,探查肝内胆管,逐个取出较小结石,后逐步进入Ⅱ、Ⅲ、Ⅳ级肝内胆管,了解肝内结石的分布情况。结石取完后冲洗,留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

1.2.2 对照组 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麻醉显效后经腹常规切口进入腹腔,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将纤维胆道镜置入肝内胆管,见结石后将结石取出,结石取出较为困难者则先留置T管,2个月后待水肿和炎症消退后再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取出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优: 胆管症状完全消除,可正常工作;良:仍有部分胆管症状,但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改善,可完成日常正常工作;差:术后患者反复出现胆管感染的症状,可完成部分日常工作。优良率 =(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优40例,良19例,差3例,优良率为95.16%,对照组优25例,良16例,差13例,优良率75.9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42.2±12.4)min,住院时间为(8.5± 2.4)d,结石完全取出57例(91.94%);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1.3±10.8)min,住院时间为(15.2±3.3)d,结石完全取出35例(64.8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结石完全去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验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2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石症在临床上常见,病因复杂,与胆汁瘀滞、肝内外感染和胆道寄生虫等因素相关。因结石分布范围较广,多合并肝内胆管狭窄以及扩张,单纯的胆管切开术和肝叶切除术出血多、创伤大,术后结石残余率高,部分需二次手术。国内研究表明,我国的胆石病的患病率为0.19%~10.11%,其中约1/3在胆管内,术后的结石残余率可达40%以上[5],约30%需要再次行胆道手术。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胆道镜下直视取石已成为取石的主要方法,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胆管结石仍取出困难,难以取净[6]。针对这一情况,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离子碎石、超声碎石等方法,然仍无法解决术后结石残留问题。

钬激光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外科手术激光,位于水的最强洗手区,可与人体的体液中能产生热量共振,将能量传至结石,导致结石碎裂,水吸收能量后也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7]。钬激光对结石穿透力小,可达到完全碎石的效果,并可在胆道狭窄处进行钬激光切割,解除胆道的狭窄,使胆道镜继续将钬激光送至结石处,进而碎石。目前,钬激光已应用于临床多个科室,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应用于胆道结石较少。钬激光的应用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如胆道出血量大者、胆管开口狭窄严重者、肝内填满结石者等[8]。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临床上应注意如碎石光纤停滞,则结石不易碎裂,如从中心碎石,则破裂成几块大颗粒后则需再将较大碎石击成较小碎石[9]。碎石过程中不要将钬激光的光纤头直接接触胆管壁,否则容易伤及胆管,应将光纤头远离胆管,本研究中未发生胆管穿孔情况。阎玉矿等[10]认为术中如发生如下情况则需立即停止操作:术中发现难以控制的胆道出血,视野模糊;胆管内开口严重狭窄,钬激光难以切割;部分肝叶内填满了结石,肝叶萎缩。

本文中实验组加用钬激光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结石完全取出率高达91.94%,而对照组仅为6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文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5.16%,对照组仅为7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2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副作用小。

总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住院时间短,完全取石率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李爱华.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3-25.

[2]徐侠,宫爱霞,方立峰.胆石病的成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12,24(3):477-480.

[3]王湘辉,上官建营,项红军,等.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135例临床应用.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4,35(6):514-516.

[4]邓镜龙,罗森,葛鲜艳.经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观察.河北医药,2012,34(7):1466-1467.

[5]陈新桂,黄河,杨培生,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1):25-28.

[6]杨爱英.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治疗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186.

[7]王世安,那生,张新民,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价.当代医学,2012,18(24):44-45.

[8]陈积圣.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2):93-94.

[9]黎少山,谢平,曹洪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18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50-251.

[10]阎玉矿,赵守和,刘继东,等.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0,3(3): 272-2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49

2016-11-01]

118000 丹东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激光治疗胆总管胆道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