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6-01-26 09:26宋文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骨关节优良率螺栓

宋文金

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宋文金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4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给予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和B组(给予传统加压钢板治疗),每组23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80.6±18.0)min、开始负重时间(5.24±0.8)周短于B组的(102.2±17.4)min、(10.27±1.1)周(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可取得基本一致的治疗效果,但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可使患者更早的下地负重,且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解剖钢板;加压螺栓;传统解剖钢板;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成人跟骨骨折是关节内移位骨折。以往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1-3]。本院应用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临床表现为患足疼痛、皮肤青紫、肿胀。纳入标准:影像学和体格检查确诊为跟骨骨折,分型符合SandersⅡ~Ⅳ型。排除标准:随访期内死亡者;SandersⅠ型;陈旧性跟骨骨折。A组男15例,女8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7±7.6)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致伤8例;Sanders分型:Ⅱ型14例,Ⅲ型6例,Ⅳ型3例。B组男16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3±8.6)岁;左足9例,右足14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交通致伤6例;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5例,Ⅳ型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给予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在跟骨结节上打入2枚克氏针,用以撬拔复位,恢复关节的平整性以及跟骨的高度。复位后,取跟后外侧纵形小切口,约3.5cm长,钝性剥离,形成跟骨外侧皮下隧道,置入解剖钢板,透视显示位置合适后打入加压螺栓垫以垫片加压固定。B组:给予传统解剖钢板治疗,取“L”型外侧延长切口,翻起软组织瓣,插入克氏针进行保护,复位骨折块,维持Bohler角,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与长度,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选择合适大小的AO解剖钢板以及螺钉固定、冲洗、缝合、包扎。术后抬高患肢,4~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逐步恢复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第4、8、12周,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优良率=优率+良率。术后12个月时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手术时间(80.6±18.0)min、开始负重时间(5.24±0.8)周、AOFAS评分(85.2±8.49)分,B组手术时间(102.2±17.4)min、开始负重时间(10.27±1.1)周、AOFAS评分(84.8±8.51)分,A组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A组优17例、良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2.61%,B组优15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8.2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A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红肿、渗出,1例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8.70%;B组发生2例发生切口红肿、渗出,2例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因跟骨解剖以及与周围结构复杂性,谨慎选择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法对于后期的康复至关重要。如行非手术治疗,则很容易形成距下关节炎、足内翻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因此当前主流观点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恢复跟骨的高度、对关节面进行重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社会和家庭成本,改善预后[4]。

跟骨骨折最常用的切口是外侧“L”型切口,其优点在于可直视距下关节,复位骨折片,侧方的钢板和螺钉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然而该切口需要剥离的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以及身体条件差,组织愈合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切口并发症。据报道[5],58例63足应用外侧扩展型“L”型切口,其中17足发生了浅表感染或皮肤坏死,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7.0%。而徐德兴[6]对40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现也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并且1例为深部感染[6]。以往研究已表明,微创切口和撬拔技术可保护软组织,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均采用后侧小切口入路,避免了对外侧壁血管和软组织的破坏,降低了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共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而传统解剖钢板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解剖治疗组,这可能也是并发症少于传统解剖治疗组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长时间的止血带和软组织牵拉会进一步加重原始损伤,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关节的平整性以及跟骨的高度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的关键。本研究中A组均采用两枚克氏针进行撬拔复位,可明显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利于手术操作,能够使得Bohler角恢复了跟骨的高度和宽度,利于距下关节面的复位。有研究发现[7],术后非负重时间的延长和关节的僵硬与骨质疏松密切相连,加速了距下关节炎的发生。本研究中应用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下地负重的时间平均为(5.24±0.8)周,而传统加压钢板治疗组平均下地负重时间为(10.27±1.1)周,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能够早期下地的原因是内侧的加压螺帽使跟骨侧壁可达到持续加压的效果,利于早期下地锻炼,最大限度避免了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中应用AOFAS评分标准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61%,传统加压钢板治疗组的优良率为78.2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最终效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与传统钢板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基本一致的治疗效果,然而解剖钢板与加压螺栓技术可以使得患者能够早期下地,降低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另外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传统钢板治疗组,提高了患者生质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1]翟云.撬拨复位后改良外固定支具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吴宇.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钟宗雨.外固定支架在内侧短缩型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中的临时应用价值.苏州大学,2013.

[4]王海红,王金,宋晓骞,等.松质骨螺钉与加压螺栓在微创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骨伤,2013,26(2):134-137.

[5]郝东升,陈晨,王东,等.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1):30-35.

[6]徐德兴.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高危因素调查研究.健康必读月刊,2010(8):30-31.

[7]王海立,王娟,李旭,等.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13,33(4):310-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51

2016-11-02]

124000 盘锦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骨关节优良率螺栓
M16吊耳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预紧力衰减对摩擦型高强螺栓群承载力的影响
单螺栓装配位置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
成年女性是类风湿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