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评价

2016-01-26 11:57张凌飞韩秀英邵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融合术胸椎植骨

张凌飞 韩秀英 邵林

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评价

张凌飞 韩秀英 邵林

目的分析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76例胸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应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前侧入路,而观察组采取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是一种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安全可行的方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较佳,值得应用。

老年胸椎结核;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术

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常见的是脊柱结核,如胸椎结核,其病理过程是坏死组织缓慢压迫脊髓的过程[1]。早期脊柱结核并无显著特征,病情诊断时常累及多个椎体,造成脊柱畸形,损害神经系统功能[2]。目前,临床治疗胸椎结核的外科手术已明显改进,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取得显著疗效。但选择何种手术入路仍是临床治疗难点之一。本研究即探讨一期后外侧入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胸椎结核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椎结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3±2.7)岁;病变累及节段:单节段7例,<3节段20例,>3节段1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9.2±2.9)岁;病变累及节段:单节段6例,<3节段22例,>3节段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准备: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X片等常规检查。术前保持血红蛋白>100 g/L、血沉>40mm/h、血糖>11mmol/L、血压<140/90mm Hg(1mm Hg= 0.133 kPa)。两组均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应用后外侧入路,患者取俯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影像学技术探查椎体损伤部位,判断脓肿范围。取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受损椎体双侧与头尾侧、横突外侧以及椎板小关节。将脓肿切开后清除脓液,并将死骨、肉芽、干酪样坏死物质刮净,从而减低椎管脊髓内压,将硬化骨与病变胸椎切除,探及正常骨组织,对植骨床进行修整,植入大块同种异体骨。对照组应用一期前侧入路,术前准备同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胸8以上椎体病变者,取右胸入路;胸9以下椎体病变者,观察椎体受损程度,选取右胸或左胸入路。椎旁肋间血管处理后,将椎旁胸膜纵向切开,病变椎体显露后,将脓液洗净,清除死骨、肉芽等物质,降低椎管内压。硬化骨与病变胸椎切除后,行植骨融合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s角,其中Cobb’s角测量取仰卧侧屈位片,将患者脊柱以最大力向两侧屈曲,尽可能的使同侧髂骨翼与第12肋接触)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5.6±15.3)min,术中出血量为(514.3±26.4)ml、Cobb’s角为(23.4±2.1)°。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6.7±13.6)min、术中出血量为(420.4±20.3)ml、Cobb’s角为(16.5±1.4)°。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Cobb’s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5、17.381、16.853,P<0.05)。

2.2 复发情况 对照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23.7%(9/3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

3 讨论

老年胸椎结核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全程、规律、适量治疗,其手术目的在于将病灶彻底清除、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常存在椎体塌陷情况,多伴有骨质疏松,同时胸椎结核导致的后凸畸形易误诊为骨折所造成[3]。故针对老年患者体质特征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患者体征符合手术指征。

胸椎结核常累及脊柱中、前柱,病灶彻底清除过程中,易破坏脊柱稳定性,故临床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该病,其中植骨的目的即是修复骨缺损,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从而加快病灶愈合,确保脊柱稳定[4,5]。相比传统手术,一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植骨块移位、下沉及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另外,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情况特殊,植骨时需注意选取合适骨块。自体骨虽可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加快愈合,但因老年患者长伴有骨质疏松,自体骨质量难以保证,不少患者因支撑力不足而造成术后塌陷,从而出现脊柱畸形。此外,应用自体骨可增加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不利于控制手术风险。因此,植骨时应重点考虑选用异体骨[6]。目前,临床争议较大的是手术路径,常见的路径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但已有文献报道显示[7],前路植骨、后路固定不利于前方植骨块的稳定与畸形的矫正。本研究对比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发现,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后外侧入路对患者机体组织损伤更小,更有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这是由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一次性清除病灶,到达正常骨组织,进而修整植骨床,植入异体骨,促进脊柱恢复稳定性。同时,该入路还具有操作简单、创口小等优势,减少翻动患者,尽可能的减轻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样表明后外侧入路手术的优越性。而前路手术仅注重病灶清除与植骨,缺乏矫正畸形的效果。一期后外侧入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术前应详细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给予标准的抗结核治疗,确保患者可耐受手术。

综上所述,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纠正脊柱畸形,减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1]张宏其,王龙杰,唐明星,等.单纯后路、单纯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胸椎结核的中期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1):641-650.

[2]王明贵,饶锐强,王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效果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27-4129.

[3]官众,许勇,任磊,等.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观察.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6):488-492.

[4]姚晓伟,董昭良,贾晨光,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伴神经损伤效果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9):1018-1022.

[5]彭超,刘勇.选择不同方式治疗西藏高原胸腰椎结核疗效比较.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74-77.

[6]张鹏辉,王锡阳,张宏其,等.单纯后路术式与单纯前路术式治疗成人胸椎及胸腰段结核5年以上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7):582-588.

[7]张映波,谢海洋,陈果,等.胸椎结核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四川医学,2016,37(3):248-251.

[8]何斌,胡侦明,郝杰,等.老年胸椎结核的后路手术治疗15例.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0):5948-59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09

2016-12-05]

163453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融合术胸椎植骨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