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6-01-26 11:57李洪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优良率四肢经皮

李洪治

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洪治

目的分析研究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两组均术后常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分别为(2.01±0.17)h、(160.54±34.14)d、(88.91±5.08)分,对照组分别为(3.44±0.33)h、(280.51±63.34)d、(68.31±4.5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优28例,良10例,中2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中优19例,良13例,中5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0.00%,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了1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出现了6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可以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创伤,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正常,改善预后的同时,有利于增加患者对健康宣教的依从性,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症状出现。

四肢骨折;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价值

四肢骨折发病非常高,常规钢板固定虽然可以治疗骨折,但是对患者会产生较大的生理创伤,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比较严重,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针对此临床中开展了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过程,旨在提升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正常,本文针对传统固定方式和新型的固定方式开展过程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18±11.11)岁。对照组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13±1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方式,常规固定前,根据骨折类型进行麻醉处理,在骨折部位选择切口,进一步对骨折处的皮肤、肌肉组织等及时剥离操作[1],在C型臂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将钢板置入,固定螺钉,缝合切口,同时做好手术包扎固定处理[2],术后常规检查,避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开展手术治疗,固定前,根据骨折类型进行麻醉处理,通常根据骨折严重程度以及骨折类型实施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处理[3]。在C型臂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复位成功开展后,采用克氏针完成固定操作,在骨折部位选择小切口,采用剥离子对患者的肌肉、骨膜潜行分离[4],之后沿着患者的骨骼向上形成组织隧道,选择钢板并且及时将钢板置入骨折位置,在两端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在C型臂下对患者钢板放置位置进行确认,缝合切口,同时做好手术包扎固定处理,术后常规检查,避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两组均于术后常规健康宣教。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5]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效果越好。疗效标准:优: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四肢骨折症状痊愈,日常生活也恢复正常,没有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症状;良: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恢复,四肢骨折症状基本痊愈,日常生活也明显恢复,基本没有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症状;中: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恢复,四肢骨折症状缓解,日常生活也有所恢复,较少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差: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没有恢复迹象,四肢骨折症状没有缓解迹象,日常生活也没有恢复迹象,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症状。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优28例,良10例,中2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中优19例,良13例,中5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0.00%,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分别为(2.01±0.17)h、(160.54±34.14)d、(88.91±5.08)分,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分别为(3.44±0.33)h、(280.51±63.34)d、(68.31±4.55)分,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出现了1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出现了6例切口感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钢板内固定方式虽然可以治疗四肢骨折疾病,但是容易对患者产生较大的损伤,影响了患者骨折位置的血流运行情况,术后恢复比较慢,容易引发切口感染等症状,康复时间延长,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带来较大的不便。但是微创技术实施后,在临床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生物内固定方式治疗四肢骨折疾病,重视对骨折位置的血流运行情况改善和保护,减少对骨折位置的组织剥离,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生理解剖结构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早日恢复正常[6]。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术后医护知识的掌握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比较简单方便,术中出血量减少,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感染症状发生率。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创伤,对骨折位置的血流运行情况影响较小,有助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活动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改善作用,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正常,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有利于加强患者对健康宣教的依从性,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更多的关于四肢骨折的预后护理知识,生活中加以预防和控制,尽量避免危险因素,提升其生活质量。

[1]汪来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178-179.

[2]董秀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9):96-97.

[3]李绍荣.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中国伤残医学,2014(9):14-15.

[4]韦忠宏.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206-207.

[5]蒋德军.四肢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56-57.

[6]崔茂灿.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21-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13

2016-11-21]

114200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手外科

猜你喜欢
优良率四肢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跟踪导练(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