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电针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1-26 11:57熊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电针

熊健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电针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熊健

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中采取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法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联合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抑郁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8.68±6.78)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0.21±2.38)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5.34±5.67)分、HAMD评分为(18.24±2.55)分,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1、13.8126,P<0.05)。联合组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5,P<0.05)。结论采取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法干预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显著效果,可以降低药物用量,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艾司西酞普兰;电针;老年抑郁症;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疾病,持久显著的低情绪是临床主要症状[1],存在反复发作、病程长、高死亡率、高自杀率等特点[2],目前单独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研究临床治疗的效果,现对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选取72例参与本次研究,所有参与此次本院的临床研究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分裂症后抑郁药物引发的抑郁障碍等患者,并且排除入组前2周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的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联合组中女17例,男1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8岁,平均年龄(68.37±4.57)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6.27±3.21)年,HAMD评分>18分;参照组中女16例,男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9.98±4.24)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0.5年,平均病程(6.64±3.55)年,HAMD评分>19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单独治疗,患者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批准文号:H20100539;H.Lundbeck A/S (丹麦)],5~10mg/d;联合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治疗,利用电针每周对患者进行5次治疗,持续45 min/次,电针患者神门、百会等主要穴位,配合电针印堂、太阳、三阴交、内关等穴位,同时口服5~10mg/d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不再使用其他形式的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观察8周之后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抑郁程度使用HAMD,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统计分析患者生存质量。患者治疗后减分率≥75%为痊愈;患者治疗后减分率在50%~74%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减分率在25%~49%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HAMD评分对比 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8.68±6.78)分、HAMD评分为(10.21±2.38)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5.34±5.67)分、HAMD评分为(18.24±2.55)分,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1、13.8126,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5,P<0.05)。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精神障碍疾病,生理、心理、社会等都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但是也可能与生化、遗传、社会环境、病前性格等有着一定关系,老年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心风、郁症、失志的范畴[3]。中医学理论研究指出,老年人肝气衰、任脉虚,因此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阴精衰少、肝肾渐虚以及髓海不足。老年抑郁症刚开始发病就呈现出气滞现象,且同时伴随化火、血瘀、食滞、痰结等症状;发病之后逐渐从实变虚,随着疾病对损耗血气以及损耗肝脏阴阳的不同,容易发生脾、肝、肾、心亏虚等病症[4]。临床主要病理表现是阴阳不交、脏腑功能失调、思绪无轨、神志失宁等。电针具备醒脑安神、改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5]。艾司西酞普兰属于消旋体西酞普兰S型异构体,相比较其他种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来说,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更好的选择5-羟色胺(5-HT)转运体,临床研究中应用两种方式联合治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见效快等优势,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6,7]。

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8.68±6.78)分、HAMD评分为(10.21±2.38)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5.34±5.67)分、HAMD评分为(18.24±2.55)分,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1、13.8126,P<0.05)。联合组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参照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56%。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5,P<0.05)。

综上所述,老年抑郁症与中青年发病是不同的,临床治疗中存在预后差、见效慢等问题,为此提出合理、正确、科学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电针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药物用量,提升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1]孙荣跃,郑新建,陈伟青,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9):656-658.

[2]易峰,张洋洋,毛静宇,等.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 5363-5366.

[3]温全球,杨铭哲,黄杏笑,等.艾司西酞普兰与奥氮平对老年抑郁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46-47.

[4]于淼,闫凤武,李丹,等.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外周血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2):1013-1017.

[5]周升宝,赵继舒,孙晓丹,等.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 305-308.

[6]孙磊,王莹,陈清刚,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四川精神卫生,2016,29(4):311-3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45

2016-11-21]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神奇的“艾司”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新型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氯比普兰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