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6-01-26 11:57黄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七氟醚躁动咪定

黄燕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黄燕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78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通过七氟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儿加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儿加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苏醒后5 min以及拔管后1 min的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满意度和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后5 min 动脉血压为(84.1±9.8)mm Hg(1mm Hg=0.133 kPa)、心率为(102.9±13.8)次/min;对照组患儿苏醒后5 min时动脉血压为(94.7±10.7)mm Hg、心率为(126.2±12.5)次/min。实验组患儿拔管后1 min动脉血压为(86.9±9.4)mm Hg、心率为(113.2±11.9)次/min;对照组患儿拔管后1 min时动脉血压为(97.5±10.8)mm Hg、心率为(131.7±12.8)次/min。实验组苏醒后5 min、拔管后1 min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镇静满意37例(94.87%)、躁动发生2例(5.13%);对照组患儿镇静满意25例(64.10%)、躁动发生10例(25.64%),实验组患儿镇静满意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平稳患儿的血压和心率,提升镇静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右美托咪定;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

患儿由于年龄偏小,手术配合程度较低,因此在手术时医生往往会选择全身麻醉下开展手术。七氟醚是一种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不良反应较少,苏醒较快的一种药物。但是临床实践发现,七氟醚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苏醒期躁动情况,不利于患儿的预后[1]。右美托咪定属于肾上腺素激动剂的一种,其有助于降低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的不良反应[2]。为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对39例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后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儿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实验组患儿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9±1.4)岁;体重9~23 kg,平均体重(15.4±2.7)kg。对照组患儿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1±1.7)岁;体重10~24 kg,平均体重(15.8±2.9)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手术前6 h开始禁食,术前2 h开始禁水,在开始麻醉前3 min肌内注射0.02mg/kg阿托品,密切关注患儿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喉罩吸入4ml/min、氧流量为8%的七氟醚进行麻醉,患儿丧失意识后改为2%~3%的七氟醚,氧流量调整为2%。之后建立静脉通路,实验组患儿静脉泵入0.5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儿配合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待患儿手术完成后将七氟醚发挥罐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时间、苏醒后5 min及拔管后1 min的动脉血压和心率、患儿躁动和镇静情况。①躁动评分:0分:患儿意识不清醒,嗜睡;1分:患儿意识比较清醒,可以合作;2分:患儿较为困恼,但是能够安抚;3分:患儿十分哭闹,无法安抚;4分:患儿躁动不安,存在定向力障碍,评分≥2分为躁动。②镇静评分:1分:患儿烦躁不安,无法安静;2分:患儿意识较为清醒,可以合作;3分:患儿经常嗜睡,但是唤醒后可以合作;4分:患儿基本保持睡眠状态,但是能够唤醒;5~6分:患儿长时间为睡眠状态,对外界的轻微刺激无反应。评分在2~4分视为镇静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为(13.6±3.2)min,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为(13.8±3.1)min,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的苏醒后5 min、拔管后1 min的动脉血压和心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苏醒后5 min 动脉血压为(84.1±9.8)mm Hg、心率为(102.9±13.8)次/min;对照组患儿苏醒后5 min时动脉血压为(94.7±10.7)mm Hg、心率为(126.2±12.5)次/min。实验组患儿拔管后1 min动脉血压为(86.9±9.4)mm Hg、心率为(113.2±11.9)次/min;对照组患儿拔管后1 min时动脉血压为(97.5±10.8)mm Hg、心率为(131.7±12.8)次/min。实验组苏醒后5 min、拔管后1 min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的镇静满意度和躁动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镇静满意37例(94.87%)、躁动发生2例(5.13%);对照组患儿镇静满意25例(64.10%)、躁动发生10例(25.64%),实验组患儿镇静满意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儿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难以认真配合手术,因此麻醉的效果对于手术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七氟醚是临床上小儿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其诱导平稳,基本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对于气道的刺激较小,患儿苏醒较快[3]。因此,在临床手术时为了提升患儿的配合程度,降低哭闹等对手术的影响,通常使用8%七氟醚吸入麻醉,其能够使患儿在短时间内入睡,降低气管刺激和呼吸道激惹,减少咳嗽和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临床研究表明,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患儿容易出现躁动情况,而苏醒期躁动和患儿神经系统各个部位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关联,七氟醚代谢速度较快,因此患儿容易感受到疼痛而出现躁动。躁动能够造成生理紊乱,不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右美托咪定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主要作用为镇静、镇痛,其不会抑制呼吸,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降低麻醉吸入量,减少苏醒期的躁动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后5 min、拔管后1 min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实验组患儿镇静满意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平稳患儿的血压和心率,提升镇静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1]卢胜海,肖仲祥.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Meta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67-269.

[2]吕之勇,李传定,张建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代临床医学,2014,40(2):115-116.

[3]贾继娥,陈佳瑶,李文献.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复旦学报,2012,39(3):293-2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58

2016-11-25]

343000 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

猜你喜欢
七氟醚躁动咪定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