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6-01-26 11:57尹照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结肠镜息肉开腹

尹照成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尹照成

目的研究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广基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病灶基底直径均>1.0 cm,单纯结肠镜无法切除,采用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切除方案,其中结肠镜指导下腹腔镜切除并行肠管缝合修补术19例,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病变肠段1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9例手术均告成功,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用时为(71.4±2.2)min,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9.4±3.2)h。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能够将结肠镜下切除困难度较高的结肠息肉予以彻底切除,其定位较为准确,效果良好,可行性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广基结肠息肉;结肠镜;腹腔镜;疗效

结肠镜是临床检查和手术治疗结肠息肉的首要术式,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基底位于黏膜深部、巨大息肉、多发息肉和广基息肉来说,单纯采用结肠镜很难彻底切除,同时有可能引起大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1]。本文就此探讨分析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手术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接受治疗的29例广基结肠息肉患者,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1.2±6.9)岁。入组患者均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乙状结肠息肉14例,横结肠息肉5例,降结肠息肉10例。均为单发息肉,基底部直径均>1.0 cm。

1.2 方法 本次手术所用10mm 30°镜、0°腹腔镜以及CF-1T20L型纤维结肠镜等仪器设备均由Olympus公司提供,超声刀工作频率设定为50 kHz。术前常规开展结肠镜检以初步判定息肉位置,同时进行病理活检。手术开始前1 d仅允许流质饮食,中午取15 g番泻叶代茶饮,晚间给予100ml 5%硫酸镁、1000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口服。常规使用8万U庆大霉素以及1.4 g甲硝唑(分别在13:00、17:00、21:00时服用),术前采取清洁灌肠处理[2]。术前采用结肠镜进行初步观察,结合检查结果确定戳卡位置。润滑结肠镜后经肛门探入患者腹腔内,细致观察结肠情况,注意操作过程中不要注入太多气体。探查广基结肠息肉病灶并实施准确的镜下定位,然后予以切除处理。倘若上述操作治疗效果不佳,术者可通过肠镜支持和引导下切除部分肠段,腹腔镜下实施结扎,将相应的动脉、静脉彼此分离,将肠系膜与需要切除的肠段实施分离操作,再切除吻合体内肠段部分。手术完成后常规给予抗生素药物,术后1 d尽量保持流质食物为主,术后1~2 d撤除引流管。

2 结果

29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用时为(71.4±2.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4.4±3.9)ml,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9.4±3.2)h。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和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结肠镜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术式,因为电子结肠镜诊断率较高,直观性较强,漏诊率相对较低且能够精确定位息肉,可行散在、窄蒂息肉切除术,具有突出优势[3]。然而对于体积>5 cm广基结肠息肉、基底处于黏膜深部的息肉,回盲部、结肠脾曲、瓣后以及结肠肝曲等分布部位较为特殊的息肉,临床单纯采用结肠镜下治疗方案往往难以彻底切除,且术中穿孔以及出血的风险性更高[4]。临床研究表明[5],结肠镜治疗直径≥2 cm的息肉病灶时难度和风险较直径<2 cm的病灶有所升高;对于直径>3 cm的结肠息肉病灶,单纯采用结肠镜手术可能有更高的几率导致穿孔和出血。因此积极开展外科手术干预是临床治疗部分结肠息肉病例时非常必要的一环,腹腔镜手术术野良好,对于结肠无过度挤压或者损伤,较少生理干扰,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缓解代谢以及应激反应,有利于保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且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较高。

一般来说,单发性结肠息肉病变范围相对局限,腹腔内无粘连以及肠管内无炎症水肿的患者均适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6]。但是息肉病变较小,大多向腔内生长,质地柔软,肠壁外层则无病理改变。腹腔镜术者在缺失触觉的情况下通常难以精确判定病变位置,而频繁翻动肠管寻找病变部位则会引起系膜血管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同时也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最终难以找出病变部位,只能选择开腹治疗。少数病例即便采取开腹手术也难以有效判明病变部位,术者依然需要借助结肠镜来进行手术。临床常用的几种术前定位技术较多,例如钡餐灌肠造影、亚甲蓝病变部位注射等[7],但存在术中染色不清、染色范围扩大、肠管位置变化等问题,难以精确评估息肉分布。而借助结肠镜的引导,术者能够准确定位并观察病变部位,尽量彻底切除病灶,同时不会过多切除肠段,手术创伤得到有效控制,手术用时明显减少,真正突出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特点以及治疗有效性[8]。

基底部直径>1.0 cm的单发以及多发型结肠息肉病例经过结肠镜检查术证实后,临床可采取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29例广基结肠息肉患者经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后,所有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用时为(71.4±2.2)min,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9.4±3.2)h。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与冯雁康、刘健培等[9,10]研究相符,表明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广基结肠息肉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能够将一些结肠镜下切除困难度较高的结肠息肉予以彻底切除,其定位较为准确,效果良好,可行性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马祖帅,别文华,卢秀英,等.注射肾上腺素辅助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巨大广基息肉19例.重庆医学,2010,39(1):78-79.

[2]林羡屏,周旋光,陈清荣,等.氩气刀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2):721-723.

[3]彭樱花,陈锐娜.宽蒂广基的巨大结肠息肉80例内镜下摘除体会.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1):116.

[4]朱成昆,肖雪云,包华东,等.注射肾上腺素辅助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 36-37.

[5]王树俊,曹新广,方立峰,等.无痛内镜下标准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广基息肉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4,41(9):80-81.

[6]郭银枞,王希平,姚开源,等.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部分内括约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12-14.

[7]邵乐宁,赵奎,邢春根,等.双镜联合治疗复杂性结肠息肉30例临床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4):262-265.

[8]吴剑箫,牛晋卫,赵长虹,等.巨大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附39例报告).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3):156-158,163.

[9]冯雁康,崔明,何芸,等.电子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结肠息肉的应用体会.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253-255.

[10]刘健培,黄品婕,陈图锋,等.内镜下无法切除的结直肠息肉的外科治疗.中华医学杂志,2013,93(8):588-5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71

2016-11-11]

523660 东莞市清溪医院

猜你喜欢
结肠镜息肉开腹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