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周炎患者采用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16-01-26 11:57刘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4期
关键词:硝唑牙周袋菌斑

刘娜

关于牙周炎患者采用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刘娜

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采用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探针蘸取适量的碘甘油导入牙周袋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棉捻蘸取奥硝唑糊剂用探针将其导入牙周袋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I)及疼痛程度(PS)。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I为(0.91±0.12),PD为(0.98±0.14),PI为(0.84±0.08),PS为(0.46±0.02);对照组GI为(1.42±0.18),PD为(1.76±0.31),PI为(1.43±0.15),PS为(0.94±0.17);观察组GI、PD、PI、PS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较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牙周炎;奥硝唑;局部给药;有效性

牙周炎是由于局部感染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可能继续扩散至牙龈深层及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最终就会发展为牙周炎[1]。牙周炎的早期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当症状开始恶化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奥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化合衍生物,能够有效抑制厌氧菌的繁殖。为研究奥硝唑局部给药在治疗牙周炎方面的实际效果,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41.32±2.76)岁;所选患者均因口臭、牙痛、牙出血症状前来就诊,其临床表现有红肿、牙龈充血、糜烂、接触易出血等症状。其中90例患者有牙结石,牙周袋的深度为2~5mm,牙齿有松动迹象,通过X照片显示压槽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吸收。所选患者均无其它系统性疾病,短期内未进行牙周病治疗、未服用抗菌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将0.5 g的奥硝唑和0.75mg的地塞米松混合研磨成粉,并加入10ml甘油调制成糊状制剂备用。对所有患者先采用洁治术和袋内壁刮治术,在手术结束后使用3%的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清洗。对照组采用探针蘸取适量的碘甘油导入到牙周袋中,1次/d,连续7 d。观察组采用棉捻蘸取约50mg奥硝唑用探针导入到牙周袋中,2次/d,连续7 d。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要注重口腔清洁,并且禁止使用其它任何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I、PD、PI及PS指数。GI:0为无任何炎症;1为牙龈略有水肿,改变轻微,探诊未出血;2为牙龈水肿,探诊出血;3为牙龈水肿明显,自发出血。PD:0为无牙周袋;1为牙周袋深度≤4mm;2为4mm<牙周袋深度≤6mm;3为牙周袋深度>6mm。PI:0为无任何菌斑;1为菌斑位于牙颈部,呈点状分布;2为菌斑位于牙颈部,呈线状分布,宽1mm;3为菌斑宽>1mm,但没有达到牙冠的1/3;4为菌斑宽度达到牙冠的1/3,但未达到2/3;5级菌斑宽度≥2/3。PS:0为无疼痛感;1为微痛;2为明显疼痛;3为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痊愈2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GI为(0.91±0.12),PD为(0.98±0.14),PI为(0.84±0.08),PS为(0.46±0.02);对照组 GI为 (1.42±0.18),PD为 (1.76±0.31),PI为 (1.43±0.15),PS为(0.94±0.17);观察组GI、PD、PI、PS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奥硝唑通常用于治疗因狄氏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普通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卵园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黑色素拟杆菌、幽门螺杆菌等厌氧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3]。奥硝唑呈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对于牙周炎、冠周炎、急性溃疡性龈炎等厌氧菌引起的炎症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在牙周炎的早期,常规治疗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并且这一疗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成果的。但是随着药物使用的普及,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很多一代甚至二代的硝基咪唑类药物都逐渐失效。奥硝唑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衍生药物,就目前来看,杀菌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但其容易引起不良反应[4]。因此,现在一般都不在全身范围内应用此药,而只在局部使用,在治疗牙周炎时,在病变部位使用奥硝唑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采用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方法的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和GI、PD、PI及PS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充分说明了奥硝唑局部给药在治疗牙周炎疾病的显著效果,得到了将奥硝唑直接投入到牙周组织发炎部位上能够更好地控制牙周炎症、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治疗牙周炎时,采用奥硝唑局部给药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愈牙周炎,并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有效改善牙周病情,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1]何珍,雷志敏.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704-706.

[2]曹誉元.奥硝唑局部给药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观察.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116-117.

[3]程曦,刘健.局部采用奥硝唑棒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饮食保健,2015,4(8):21-22.

[4]熊成玲.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18-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4.082

2016-11-11]

110000 沈阳市沈河区第六医院

猜你喜欢
硝唑牙周袋菌斑
急性盆腔炎患者奥硝唑、青霉素V钾胶囊联合治疗的价值分析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头孢地尼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