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课堂技能培养中的关键点

2016-02-01 09:05查青丹
文理导航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初中美术美术教学

查青丹

【摘 要】美术能让学生学到绘画的技能,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生活等等,因此美术课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技能被扼杀在摇篮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设定,明白无误的表明了技能训练和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技能培养

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贯穿始终,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现代美术的技能观念、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技能训练?确是一个远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从事初中美术教学以来,发现在初一新生中,大多数同学对事物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差,从而对美术技能的形成构成了障碍。一些小学美术老师一味追求当堂课的表面效果,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基本功的建立,未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这就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学生美术天资的发挥及其创造力的形成。例如,某位老师教学生画树叶,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而过多的强调了作画的步骤,学生大多能按照老师给出的步骤画出树叶来,但其作品却千篇一律,僵硬而缺乏生气。如果再叫这些学生把树叶换个方向,变化一下角度,那么这些同学的作画就举步困难了。更有同学把树叶放在作业本下描红或者在纸上套画,造型是准确了,但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确被代替,天真的儿童就会被培养成“瞎子”。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训练呢?

一、引导观察,建立感性

首先我们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少儿一开始接触美术,我们就必须培养其敏锐的感觉,用眼睛去感受一切。无论是黑白的撞击,色彩饱和度的对比,线条疏密程度的对比,还是构图、比例、透视,都要让学生去认真观察体会,绝不允许学生不加认识就盲目作业。例如教学生画杯子时,杯子口由于透视原理从下圆变成椭圆形,杯子底部为什么是弧形而不是平线?椭圆形的宽扁程度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比例都必须先用眼睛去观察,在画面上表现只是能凭感觉去指挥手。刚开始我教到某个初一班级发现大多数学生一画就用直尺或者圆规等工具,我全力阻止,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及习惯,训练感觉的能力。一旦学生步入正规,我相信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上《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我以前一贯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听我讲,听我画,最后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己画,这样的效果非常差,学生往往都是愁眉苦脸的画,而作业也可想而知很不理想,近两年我试着用一种新的方法来上这堂课,一开始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他们观察不同的树,然后让学生讲讲他观察的心得,学生往往能够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眼中的树像什么降落伞,像蘑菇等等,这也验证了实物观察比投影上的照片观察好得多了。

二、促进理解,上升理性

我们提到感性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就不要理性的分析,用感知加上理解的认识才是全面。问题是理性只能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例如学生画圆形酒瓶,第一感是个圆柱靠一个圆锥相连结才形成的。学生对酒瓶的形体结构认识已基本准确了,再进行描绘便渗入了理性的成分。至于表现的准确与差异是不能强求的,只能要求学生作业时在感知和理解的程度上尽量求精。如果我们盲目追求准确,随便让学生不加认识的蒙着资料描红,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例如:还是《徒手画校园》,我再上面的基础上让他们观察了,然后我再总结树分树枝,树叶,树干等,然后再请同学们把看到的树枝树干等再纸上表现出来,这时问题又出现了,他们画的树枝往往都像叉子,左右对称,线条笔直,这时我再请同学们来看看我画的树枝和树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请同学观察下树枝到底怎么长得,画树的线条是该直的好看呢还是略带弯曲好看,然后再让学生回去试着画,这样的效果果然好了很多,作业也非常生动。

因此,在一堂课的每个内容上,我们不妨让学生先观察,同时又及时引导他们去分析、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其感知能力便会一步步增强。

三、调动思维,督促记忆

许多职业司机开很远一段路而很少迷路,总能沿着原路返回。有人认为这是司机的职业本能。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只要你经过了认真回忆与思考后,也就能找到蛛丝马迹。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没有正确理解认识这个识路的记忆现象。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学生思维惰性与美术形体记忆效果非常令人失望,一堂课的记忆或想象,某些学生的造型就像从哑巴嘴里抠字一样困难,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资料太少且不清晰。所以调动思维,提供有意记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是仅仅提供直观的实物与范圍就完结了,还要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分析一个物体的外部形态时把它的特征与用途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加上生动有趣的语言,把物体的特征描述的神乎其神,学生感觉到津津有味,其记忆效果应该就会很好。调动了思维后就有意无意督促学生有意记忆。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到学校来默写;每周训练一次,对课堂画过的物体进行及时复习,这样有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了。

例如:还是以《徒手画校园》这课为主,在进行了校园写生后,我课后布置了家庭作业,根据写生时老师总结的观察树的方法,回家后好好观察各种不同的树,然后选一课你认为最喜欢的树,下节课后回来默写,有这样的作业布置后,学生往往会有意识的回家去观察,这对于巩固这堂课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不光强调步骤及其表现效果,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联想的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构想造型,继而去联想、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朱海凌.浅谈中学美术教学改革[J].琼州学院学报,2008(03)

[2]刘羽平.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的三条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

[3]王群红.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要创新[J].科学大众,2009(05)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初中美术美术教学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