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的优化

2016-02-11 10:37姚得水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公安部队院校

姚得水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 065000)



浅谈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的优化

姚得水

(武警学院 部队管理系,河北 廊坊065000)

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要按照实战性、信息化、整体性、联合性的基本要求,从教学训练的目标与定位、完善对抗训练体系、创设实战化教学训练环境、建立校队联勤联训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训练的关系、“尾随式”与“实验式”两种教学训练理念的关系、舍得投入与勤俭练兵的关系。

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

公安现役院校(以下简称院校)是由公安机关领导,实施现役体制的教育机构,具有公安院校和军事院校的双重属性。面向公安现役部队培养各类指挥管理人才是院校的根本职能,也是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2014年3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训练和军校教育训练作出战略部署[1]。2015年1月20日,公安部提出了“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教学训练理念,要求完善实战化教学训练工作体制机制,改进教学训练内容,创新教学训练形式,强化教学训练保障。确立了“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教学训练目标和效果,推动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适应实战需求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2]。院校教学训练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院校必须对照战斗力标准和卓越人才培养要求,以提升核心实战能力为基本着眼点,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果断地予以调整和优化,以“实战化军事教育训练”为横轴,以“实战化公安教育训练”为纵轴,找准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时代方位,遵循“需求导向——找准‘症结’——开出‘良方’”的逻辑思维,优化成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

一、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的优化要求

(一)贯穿实战性

当前公安现役部队正面临着任务拓展、参与频繁、行动多样等实战形势与任务,不仅要求部队装备建设日新月异,而且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复合型人才。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是部队所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孵化器。院校教学训练体系优化效果应从三个方面考量与评价。一是要用部队对院校培养人才的应用度来考量教学目标定位。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是院校教育实践活动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连接院校教育与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和实战需求的纽带与桥梁,是优化院校体系结构、完善健全人才培训体系的决定性因素[3]。部队对院校培养人才的应用程度,从某一侧面反映院校教学目标定位的正确与否。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定位时,要直接瞄准部队未来“战场”,推进院校教学训练与部队实战任务一体化。二是用院校培养人才对部队的适应度来检验教学训练内容。破解院校毕业学员到部队“水土不服”的难题,关键是要从教学训练内容上实施深度改革,紧盯部队实战需求,设置贴近实战的教学训练内容。三是用完成部队实战任务的有效度来衡量教学训练效果。“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是对实战化教学训练效果提出的根本要求,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快速有效地完成实战任务。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要贯穿实战性,必须对执行实战任务进行反馈与评价,从末端问效上检验实战化教学训练的效果。

(二)突出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广泛应用,人类在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方面不断涌现的技术性突破,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和世界从“无数据时代”进入“小数据时代”,再向“大数据时代”迈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院校教学训练体系也要适应时代要求,实现教学训练的信息化。教学训练的信息化,是指在教学训练领域开发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训练形式、环境、活动的数字化,对教学训练资源实行有序管理和充分共享,推动教学训练整体变革,促进教学训练现代化进程,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系列过程。

(三)注重整体性

《辞海》对“体系”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统一性和内部关联性是“体系”的两个突出特点[4]。“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是指院校为实现实战化人才培养目标,对有关教学训练的目标、方案、计划执行和管理、质量保障、评价和反馈等工作进行有机的结构合成。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构成要素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不能采取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要从全局着想。不但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保障等显性要素实施改革与创新,还要注重发挥教学训练环境、学风、训风、演风、考风等隐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要按照全面性、整体性、一体化要求,保证教学训练效果落到实处。

(四)体现联合性

习主席指出:“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鲜活实践,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5]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院校办学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为了推动教学训练走向部队一线,实现“教学训练向实战靠拢,人才培养向部队靠拢”两个靠拢的总目标,必须改变以往院校独自承训、封闭于院校内部训练场馆、学员被动受训等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院校与部队整体联动、训练基地和科研机构联动、面向实践直接获取经验、面向行动现场经受历练的联教联训实践教学新模式。

二、选准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突破口

(一)瞄准任务需求,准确把握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目标与定位

实战化教学训练目标是院校实战化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施一切教学训练活动的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公安现役部队建设与发展的形势看,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目标要反映三个方面的时代特征。其一,培养联合指挥人才对院校提出的需求。习主席于2014年初提出必须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1]。院校要把培养联合指挥人才作为当前教学训练的目标之一,实施快速转轨,以应对部队对高素质优秀军事人才需求。其二,有效履行公安现役部队使命、完成多样化任务对院校教学训练的需求。随着改革发展战略的深度推进,不管是公安边防、消防部队,还是公安警卫部队,相比过去,使命任务更加复杂多样,在实战化教学目标指向上要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其三,进入新媒体时代,更高危机处置能力对院校教学训练的需求。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机制越来越深入地嵌入社会治理的整体运行机制中。危机媒体公关已成为当代公安现役部队干部的必修课程,院校在教学训练内容与课程设置上必须予以重点考虑。院校实战化办学定位要彰显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其一,要实现传统教育形态向信息化教育形态转变。其二,要实现由相对封闭、单打独斗、自成体系的院校教育向全面开放、校队合力育人方向转变。其三,要实现由关注学员的长远发展向注重岗位任职能力的转变。

(二)聚焦“战场”,完善逼真的对抗训练体系

公安现役部队面对的虽然不一定是杀敌战场,但同样也需要一个“形神兼备”的模拟战场来开展对抗训练。首先,要打造一支适合不同警种训练的“蓝军”队伍。根据专业不同、受训对象不同,对部队的战例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探索其规律,培训一支“知敌、像敌、超敌”的专业化“蓝军”。通过制造逼真的火灾现场和救援现场,把边境地区反恐维稳预案中的多种情况设置为训练场景,在警卫驻地、路线和现场设置一些难局和险局,摆脱院校对抗训练中有形无神的弊端。其次,要开展好网上指挥对抗训练。着眼于信息条件下实战特点,进一步拓展网络功能,研发符合部队编制体制的模拟对抗系统,开展首长机关网上指挥对抗训练,突出指挥员对情况信息的分析研判、对警力的部署和指挥、对行动的决策和方案优选,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最后,要做好对抗训练的裁决与评估工作。采取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对抗训练的裁决与评估,科学准确地衡量训练效果和水平,同时实现对训练装备器材的性能检验。

(三)依托信息技术,创设贴近实战的教学训练环境

开展好实战化教学训练,固然离不开组训者与受训者二元主体的显性作用,但也要重视教学训练环境等隐性作用的发挥。实战化教学训练环境,是指为了保障实战化教学训练效果,而创造的各种客观实物背景条件以及影响实战化训练的思想、社会等人文环境的总称。作为提高实战化训练质量,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包括借助于自然形成和人工改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包括地形、地物、天候、气象等要素,集声、光、电等于一体的自然环境;构想教学训练条件,创设包括任务、编制、态势、装备等要素,近似于部队实际的军事业务环境;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创设包括政治、经济、媒体、舆论等要素,符合时代特点的社会环境;充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创设包括校容、校貌、校园文化(战斗英雄的肖像、标语、板报、报刊、名言、名画、校园广播)等要素,传播正能量的精神环境。

(四)实施顶层设计,建立校队联勤联训教学训练机制

应用性人才培养,既要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地位,也要发挥部队岗位实践对人才能力提升的巨大作用。只有通过院校和部队的双主体作用,才能形成巨大合力,促进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很多院校已经意识到二元孤立状态*二元孤立状态:指院校和部队相对独立运行的状态。对教学训练带来的弊端,都在探索与部队联合培养人才的新途径。一些院校努力构建课堂向“战场”延伸、院校培养向部队检验延伸的新模式,开展了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演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实现理论与实践、院校教学与部队岗位体验的对接和融合。但是,这一做法尚处在探索之中,联教联训的实施大多依靠院校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依靠院校与部队的感情和组训者与部队领导的关系来维系,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即使有一些固定的、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浅层次上,大多是为了解决部队执行特殊任务警力紧张所需,部队与院校合力育人作用发挥没有得到凸显,难以有效保证部队与院校合力育人的长期性。笔者认为,应从部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远着眼,从顶层设计开始,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明确部队在人才培养中的义务和责任,建立部队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调动部队参与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安全预防与从严训练的关系

从院校教学训练实践来看,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战斗力标准与安全标准错位,训练安全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教学训练开展,影响教学训练质量和提升战斗力的瓶颈问题。正如朱元璋所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5],“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消极保安全思想制约了实战能力的提升。因此,优化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必须处理好安全预防与从严训练的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训练安全观。实战化教学训练与安全预防工作之间是“大安全”与“小安全”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战斗力建设发展之中。俗话讲,“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近似于实战条件的教学训练,难免不出意外、事故。只有牺牲教学训练中的“小安全”,才能赢得未来实战中的“大安全”。其次,要对教学训练事故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在进行教学训练事故的分析和评价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慎重定性的原则,要把由于主观原因(违章操作、违反纪律、组织不力、指挥失当)造成的事故与客观原因(训练科目难度大、风险程度高)导致的事故区别开来。最后,要合理安排,科学施训。根据教学训练规律和天气、场地等具体情况,科学确定教学训练内容和时间,将所训科目按难易穿插、室内外搭配、体能技能结合、技术战术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教务部门排课时,要对实践实训课程实施优先安排,尽量选择春季和秋季,而且要根据训练科目情况,打破理论课程的排课规律,保障教学训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处理好“尾随式”与“实验式”两种教学训练理念的关系

“尾随式”教学训练理念是指对部队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或战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找到其规律和特点,并把一些战例中的指挥方式与手段、战术原则与方法等用于指导教学训练工作。其是对实战的简单继承,是一种简单地适应实战的教育训练理念。“实验式”教学训练理念是指针对时代特点和未来任务,设计和实验未来实战。其不是简单继承,也不是对已发生战例亦步亦趋,而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透视未来实战,运用一些具有研发和试验性质的新思想、新战法、新手段,用于指导当前教学训练实践。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的优化,要同时贯穿“尾随式”和“实验式”两种教学训练理念。只有树立“实验式”教学训练理念,才能创新教学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实现动态化的实战化教学训练,达到“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的教学训练目的。树立“实验式”教学训练理念,也不能完全摒弃“尾随式”教学训练理念,而是要对实战中的典型经验和深刻教训进行有效地取舍和扬弃,在继承中进行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实施有效继承。

(三)处理好舍得投入与勤俭练兵的关系

当前,实战化教学训练对教学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模拟训练、对抗训练、网络训练等信息化教学训练模式的实现,以及对部队新型装备器材的购买等,都需要高昂的经费投入。有效解决教学训练保障供需矛盾,就要处理好舍得投入与勤俭练兵的关系。在场馆建设、实训(验)室建设、训练系统研发、新型装备器材购买等方面,要舍得投入,分步骤、有重点地给予经费保障。与此同时,也要发扬好我军勤俭练兵的光荣传统。一是要克服有新不用旧、有高档的不用低档的不良倾向;二是要防止院校各专业进行重复性建设,实现保障模式集约化,做到一家建设,多家使用,提高训练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要充分利用院校与部队合作优势,借助于部队的训练基地和装备器材,实现联教、联演、联训。

[1] 杨旭光,王海洋.实战化的军校教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

[2] 公安部部署开展“警务实战化训练推动年”活动[EB/OL].(2015-01-19)[2016-01-01].http://news.cpd.com.cn/35591c27429356/content.html.

[3] 战玉.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4] 缪金祥.构建贴近实战的公安职业化教育训练体系[J].公安教育,2008(1):24-25.

[5] 黄劲松.实战化的军事训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彦超)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mbat Teaching Training System Optimizatio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ctive Service

YAO Deshui

(DepartmentofForceManagem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Optimization of the combat teaching training system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combat,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rom the teaching training goals and positioning, which creates the combat teaching environment with establishing schools forces which seeks to break through joint duty training mechanism and so on, and which properly hand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and training, and following type and empirical formula of two kinds of teaching.

the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ctive service; combat; teaching and training

2016-01-14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公安现役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体系建设研究”(SD152011)阶段性成果

姚得水(1971—),男,河北青县人,副教授。

●教育训练研究

E251.3

A

1008-2077(2016)09-0068-04

猜你喜欢
公安部队院校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俄部队军演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儿在部队又立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