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景与前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综述

2016-02-18 22:56张国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影视学会互联网+

■ 张国涛 等

图景与前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综述

■ 张国涛 等

2016年10月22日至23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山西省相关部门、太原市相关部门、晋中市政府的领导嘉宾出席了年会开幕式。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全国1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0余位影视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图景与前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第六届“学院奖”和首届“学人奖”颁奖典礼同期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山西传媒学院联合主办,山西传媒学院承办。

在开幕式上,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然指出,本届年会和论坛在山西召开,是对山西影视教育事业的莫大支持,是推进山西“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一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陶世明肯定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为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教授指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为推动中国影视教育、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山西传媒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代表主办方欢迎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的到来,对参与本届年会和论坛的工作人员致以敬意。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从国家战略和影视产业、影视传播、影视艺术、影视文化等多方面阐发了本届年会和论坛的召开背景。在开幕式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幕式由山西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汉静教授主持。

一、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主题论坛

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影视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届年会和论坛的主题——“图景与前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关注的正是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在主题论坛上,仲呈祥、黄会林、高长力、卓伯棠、尤小刚、尹鸿等六位影视学界、业界和管理层的领导、专家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精彩发言。主题论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主持。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教授发表了题为《文艺自信与影视艺术学科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影视艺术学科建设离不开“审时”二字,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就是要注重“审时”。文化自信是比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做好文化自觉,只有真正的文化自觉才能深化文化自信。在“互联网+”时代,影视艺术学科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强化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对中华美学精神充满自信,寻找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发展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以《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的思考》为题,从“第三极文化与文化多样性”“命运共同体——艰难但可能的出路”“在多样性和不平衡性中寻找出路”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充分尊重文化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找“和合”的可能性,努力实现文化共存、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话语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中国的贡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发表了题为《自主创新正当时》的演讲,他从“《中国好声音》官司事件”讲起,概述了中国电视开始从疯狂引进节目模式转向自主原创的现状,梳理了总局为限制节目模式、鼓励自主创新引进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介绍了《中国诗词大会》《等着我》《我是先生》等一批创新创优节目,并表达了对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发展的期望:不忘初心,坚持正确价值方向;坚定信心,扎根中华文化沃土;戮力同心,团结合作实现双赢;专注用心,掌握传播和创作规律。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电影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创院及首任院长卓伯棠教授以《全球化语境下电影产业与教育的互动——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创建说起》为题,回顾了香港电影教育事业特别是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电影教育应主动与电影产业进行良性互动,根据电影产业最新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电影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电影学院的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内容为王”,还应注重制片、发行、营销等环节,应注重培养编剧、导演等内容生产之外其他方向的人才。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北京京都世纪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小刚导演以《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发展与问题反思》为题发言。他指出,“产业很大、问题不少”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真实现状,目前电视剧在内容创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随着资本的大量介入,电视剧产量逐渐扩大,然而电视剧作品对时代的思考、对文化的认知却越来越薄弱。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电视剧作品的质量提升不仅涉及体制问题,也与影视教育密切相关。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电视剧制作人才,影视学界应与业界充分合作,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电影》的发言。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在于“点对点传播”和“网状传播”,“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在于从“一次性内容生产向再生产性内容”的转换。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文明的精致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民间性”则可能导致审美的粗鄙性、伦理的逆反性和文化的低俗性。在此种境遇之下,中国电影创作者不仅要为资本拍电影,也要为文明拍电影。

二、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专题论坛

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共收到论文投稿205篇,印制论文集超过1200页,字数达到240多万字。为此本届论坛特开设16场专题论坛,安排论文发表170余人,人数之多创历史之最。在影视前沿观照、影视人才培养与新媒体研究、影视艺术与技术、影视理论辨析、影史钩沉、电影美学与民族观照、纪录片:理论与创作、电视频道与传播研究、电视剧/节目/微电影现状研究、影视真人秀节目等10场专题论坛之外,还设置了第五届传媒艺术论坛、传媒与影视学术期刊专题论坛、青年研究会专题论坛、影视教学委员会专题论坛等6场特别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相关议题,分享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专题论坛分别由陈月华、左方、戴剑平、胡黎娜、李启军、张爱凤、张智华、牛鸿英、曾祥敏、庚钟银等学者主持,刘军、张兵娟、牛光夏、孟君、刘永宁、肖平、李勇、武亚军、沈正赋、敖柏等学者分别做了点评。

第五届传媒艺术论坛得到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传媒艺术相关领域的新兴议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教授以《中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创新》为题,分析了网络视听的两大整体性特征,移动化和社交化趋势明显,内容形态愈加丰富多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顾亚奇在题为《网络自制剧的题材、文本与价值分析》的发言中,从平台差异、文本分析、价值体认这三个方面对网络自制剧展开探讨。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何怀嵩以《十大台湾YOUTUBER自媒体观察大众流行文化》为题,逐一分析了台湾十大YOUTUBER自媒体的特点。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副教授李剑以《简论数字影像的艺术化表现》为题发言,认为奇观化、情感化、理性化是数字影像技术转化为艺术的三种策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教授俞锫以《网络时代对传媒艺术研究方法的思考》为题,从媒介形式、传播模式、接受方式等角度探讨了传媒艺术的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结合自身工作,以《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看传媒艺术项目申报定位》为题分享了传媒艺术学项目的申报经验。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曾一果教授在题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数字化时代观剧模式改变的批判性思考》的发言中,认为新兴媒介空间还只是观众集体狂欢的杂乱之地,尚缺乏民主商议和理想精神。本场专题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教师、《现代传播》责任编辑刘俊主持,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杨乘虎点评。

本届论坛首次开设了传媒与影视学术期刊专题论坛,特邀《现代传播》《电影艺术》《中国电视》《编辑之友》《民族艺术研究》《当代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广播影视研究》等多家学术刊物的编辑与作者、读者面对面深入交流,胡智锋、谭政、陈芳、康宏、吕晓东、刘原、陈富清、赵均、覃晓燕等主编和编辑分别介绍了上述刊物的基本情况、审编流程、稿件要求和热点需求。本场专题论坛由山西传媒学院副院长王红叶主持。

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以“‘互联网+’时代的影视教学与创作前沿”为主题举行了专场论坛,副会长、主任委员周星,副主任委员、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项仲平,及温建梅、王智、杨学明、张吕、涂彦、张霁月、张啸、崔亚娟、王然、张楚、高欢欢、于建华、余佳丽、王晖、修倜、王利丽、孙宜君、曹峻冰、詹庆生、王旭峰、向往等学者分别发言。上半场由秘书长袁靖华主持,由副主任委员项仲平点评;下半场由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张燕主持,由王宜文点评。

青年研究会也举行了专场论坛,上半场围绕主题“转型与更新:影像新视野”,理事长聂伟、副理事长陈积银、秘书长张斌和宋法刚、石嵩、巩杰、杨状振、郑傲、刘卓、简璞、思扬、康宁等学者分别发言,下半场围绕主题“历史与现实:文化新观察”,副理事长孔令顺、副理事长孟君和陶冶、郑宜庸、何晓燕、何建平、齐伟、赵宜、杨致远、李海丽等学者分别发言。上半场由陶冶主持,由副理事长孔令顺点评,下半场由秘书长张斌主持,由理事长聂伟点评。

三、评奖及颁奖典礼

10月22日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第六届“学院奖”和首届“学人奖”颁奖典礼在山西传媒学院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第九届“学会奖”评委会从近二百部申报作品中评选出著作类(专著)一等奖4部、二等奖6部、优秀奖7部,著作类(教材)一等奖2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3部;评选出论文类(理论)一等奖12篇、二等奖15篇、优秀奖18篇,论文类(评论)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优秀奖8篇,调研报告优秀奖1篇。第六届“学院奖”评委会从上百部会员作品中评选出剧情类作品特等奖3部、一等奖2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4部,纪录类作品特等奖2部、一等奖2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5部,动画优秀奖3部,音乐电视优秀奖2部,实验片优秀奖2部。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当属学会首次设立“学人奖”,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高鑫教授获得“终身成就奖”,三位先生均是中国影视艺术研究和教育领域的开拓者、领军人,为中国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届“学院奖”社会类获奖作品分为电影类、电视类、网络视听类三大类别。电影类中,《路边野餐》获得“年度最佳电影作品”,贾樟柯(《山河故人》导演)获得“年度最佳电影导演”,冯小刚(《老炮儿》)获得“年度最佳电影男演员”,白百何(《滚蛋吧!肿瘤君》)获得“年度最佳电影女演员”,《心迷宫》获得“年度最佳影像叙事作品”,《寻龙诀》获得“年度最佳视听效果作品”,《我的诗篇》获得“年度最佳纪录电影”;电视类中,东方卫视获得“年度最佳电视频道”,《琅琊榜》获得“年度最佳电视剧”,孔笙、李雪(《琅琊榜》)获得“年度最佳电视剧导演”,侯鸿亮(《北平无战事》)获得“年度最佳电视制片人”,《养生堂》(北京卫视)获得“年度最佳电视栏目”,《急诊室故事》(东方卫视、恒顿传媒)获得“年度最佳季播节目”,《最强大脑》(江苏卫视)获得“年度最佳电视真人秀”,《我在故宫修文物》获得“年度最佳电视纪录片”,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获得“年度最佳电视主持人”;网络视听类中,“年度最佳网络大电影”空缺,《花千骨》获得“年度最佳网络剧”,《奇葩说》获得“年度最佳网络综艺节目”。

四、会员大会及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常务理事成员单位。学会现有会员1000余人,主体由全国高等院校专门从事广播、电影、电视、动画、数字艺术、新媒体等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学会前身为1983年在夏衍先生倡导下成立的“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学会”,1995年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为现名。截至更名前,学会共举办了7期“全国高等院校电影课教师进修班”,培养电影课师资1000余人,为中国影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更名后,学会先后召开三届大型研讨会与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并举办了九届“学会奖”、六届“学院奖”和一届“学人奖”的评奖活动,为推动中国影视教育发展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截至2016年10月,学会下设7个二级直属机构:青年研究会和实验教学、体育影视、微电影、民族影视、网络视听、影视教学这6个专业委员会。

10月23日上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会员大会表决通过第五届理事会名单,第五届理事会宣布成立,此外学会还就学术委员会、年会周期调整、第十七届年会举办地等重大事项向大会报告。在闭幕式上,胡智锋会长做学会工作报告。会员大会暨闭幕式由欧阳宏生副会长主持。

10月23日下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召开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欧阳宏生副会长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二级机构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做深入说明。各二级机构代表分别汇报了定位职能、活动模式和未来规划。广播专业委员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华莱坞创研中心这三个在筹二级机构代表分别汇报了筹建进展情况。与会理事畅谈学会发展,就影视教学研讨、课程规划、专业建设、学院奖获奖作品共享、论坛讨论模式、年会举办周期等提出了建议。本次理事会议由姚国强副会长主持,由胡智锋会长作总结发言。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和会员们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尤其是山西传媒学院的师生们为本届年会和论坛的成功举办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学会特授予承办单位——山西传媒学院“突出贡献奖”以示表彰。

(作者张国涛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张陆园、杨宾、高云、张丹,硕士研究生孟雪、罗菁、李冰等对此综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潘可武】

猜你喜欢
影视学会互联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学会分享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