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广播剧制作技巧

2016-03-01 02:29陈菁菁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演播广播剧听众

陈菁菁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

刍议广播剧制作技巧

陈菁菁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剧制作就是将广播故事的剧本转化成声音的过程,也是对剧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其不仅考察了制作人对整个故事情节、感情的理解与把握,也充分体现了制作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广播剧制作技巧,有助于提升制作者的综合素养。

广播剧;制作技巧;分析

一个好的广播剧需要音乐、音响与故事情景的巧妙配合,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对全剧的制作质量、艺术效果造成负面影响,而恰当、全面的协调配合,不仅能将广播剧的独特魅力充分呈现给听众,让听众在倾听欣赏的过程中,在视觉方面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触动其心灵,实现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从而真正融入听众的内心世界,促进其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喜欢上广播剧。

1 剧本设计要有针对性

对于广播剧的剧本设计来讲,第一步要明确其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基调与受众对象,然后再对整体艺术构思做出进一步调整,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结构以及预期的声音效果。比如,一些广播剧的受众对象是儿童,有一些则是针对青少年的,还有一些剧的忠实听众是中老年人。在制作广播时,应对不同听众的收听习惯作出全面分析。若是针对儿童,则应选择一些活泼好动、轻松简单的音效。比如,某儿童广播剧《兔王卖耳朵》,这是一部拟人儿童剧,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兔王从一个箱子里跑出来,通常情况下,对此应配上打开箱子的声音,但是考虑受众是活泼好动的儿童,所以在箱子打开声音后又加了一个有趣的滑音音效,巧妙地增加了整个动作的趣味性,在听觉方面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收听特点[1]。

2 用语言演播文稿

广播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声音表现故事情节,所以说,即使剧本再完美,若缺乏演播员恰当的演播,也无法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剧的篇幅通常比较长,最少也要十几分钟,这就需要演播员要对语言的把握和再创作贯穿于剧本的始终,准确、恰当地把握语音、语调和节奏。比如《时间卡》这部儿童剧,时间机器人作为机械没有情感的声音体现,主人公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游戏厅老板那种奸诈的形象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全面、真实地表现了一个孩子由于不珍惜时间变成了一个老头,在找到补救办法后,积极反思、努力悔改的过程。进而引导儿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2]。

3 音乐植入要有针对性

广播剧音乐的植入要符合音乐的内容、风格和结构等,并且要配合语言将广播剧的思想主题更好地表述出来,在深化创意的同时,营造更加浓郁的情感氛围。并根据广播剧的内容来决定应选择激情昂扬的,还是喜庆祥和的,或者需要惊恐慌张的音乐。总之,不论是从音乐的主体、风格,还是情绪方面,都要与剧本的内容相适应,严禁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3]。

4 音效的恰当运用

音效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逼真性,要将环境场景真实表现出来,比如,可以通过鸡、鸭、狗等动物的叫声来呈现农村环境;二是表意性,情绪应通过特定的音响传达出来。比如,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来呈现安静状态下的场景,通过救护车的鸣笛声等来表达危急的情况;三是表象性。这点常被人们称之为“声音的蒙太奇”。

5 制作合成

制作合成是广播剧的最后一步,主要将语言、音乐和音效等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广播剧,也可以说是技术、艺术科学整合的过程。在具体合成过程中,不论是对声音的层次结构,音量、节奏的控制和把握,还是中间的衔接,都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构思,以此使广播剧在演播过程中能协调统一、流畅自然。同时,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让广告也变得动听,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应用为广播剧的制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比如,可以针对人物所处场景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混响时间;根据内容需要,通过恰当调节EQ,采样频率等进行电话声音、电视伴音效果的制作;制作者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想象中的音响。此外,广播剧在制作立体声节目时,应注重方向感、空间感以及纵深感的把握。比如上文提到的《时间卡》,其制作人在制作时,对于时间机器人的声音,就通过一定的处理,让机器人的声音更加机械化,由此增加了故事的逼真性。

6 结语

总之,要想制作出一个高质量的广播剧,不仅要全面把握剧本的情节、情感,还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从剧本设计到音效运用,再到最后的制作合成,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细节的忽略而影响广播剧的整体艺术效果。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要对听众的思维习惯、认知特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制作技巧,进而使广播剧能够获得更多人的青睐。

[1]唐眉芳.广播剧制作技巧浅谈[J].东南传播,2014(12).

[2]刘闻佳.浅谈广播剧的录音及后期制作[J].大众文艺,2012(12).

[3]王建辉.当前广播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剧困境与创新思考[J].现代传播,2014(2).

陈菁菁(1974-),女,满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录音制作。

猜你喜欢
演播广播剧听众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有声小说《白鹿原》演播艺术分析
——以李野墨演播版本为例
新时代有声演播者应该如何掌握情气声的关系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