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孩子坏等于自我催眠

2016-03-02 11:09李子勋
中华家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亲密关系好孩子痛苦

我们的亲子教育问题,不是来自于教育本身,而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有太多有弊病的观念和概念,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本身去思考,导致我们的教育陷入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与教育本身无关。

◇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

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忽略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的重要性。比如说,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这种教育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糟糕,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大多数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他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着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

◇孩子行为没有绝对的对错

我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其实,一味地盲从榜样,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面。

文化对人的内心的构建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是要鼓励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这样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带来的。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个性是孩子坚强的源泉

我发现很多孩子总是在自我否定,特别害怕被老师批评,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些孩子的心理基础是脆弱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个别性是很重要的,你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你有权做出决策,同时,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你就是很独特的。这样的心理基础好在哪里呢?这会使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未必就是不好的。这样,他在成长中就不会害怕被否定、被排挤。

◇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比如,儿子和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

我们要先积极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或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有。不要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而要在内心建造一个“内心的真实”来引导孩子。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样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长的思维就被僵化了,就会出现自我催眠的过程。我们在高度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被这个问题所催眠了,这时的我们变得狭隘、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允许孩子犯很“傻”的错误

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问题,而要将之看作一种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到积极的经验。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经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家长认为这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的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其实是被自己吓倒了。

孩子受挫败没关系,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过痛苦,那肯定会被痛苦所打倒,经历了才会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家长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父母代替承担的倾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李子勋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好孩子痛苦
好孩子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分担痛苦
做一个好孩子
“3C原则”教你搞定各种关系
暴力和痛苦
真是好孩子
2009中国CEO痛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