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增效策略

2016-03-03 09:30郭春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生作业语文

郭春曦

(临夏市新华小学教育集团 甘肃临夏 731100)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增效策略

郭春曦

(临夏市新华小学教育集团 甘肃临夏 731100)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基础科目,学生通过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掌握基础的汉字,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地阅读等。本文主要从分析增效与减负二者联系出发,进而对如何实施增效减负,从备课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关注和联系等角度,论述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增效减负的有关观点与建议,以期望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小学语文 增效减负 教学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在小学时期就开始好好学习,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可是小学生真的拥有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又能够有什么作用吗?小学生从小时候就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之下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小学生只会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小学生的家长只会片面的追求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优异的高分数,迟早有一天会让小学生厌烦整天苦苦的在题海书山当中奋斗、挣扎,慢慢地小学生就会没有自己去主动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的想法,小学生也没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乐趣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在自己父母的教育之下每周都要上绘画、手工课等技能班,也要上各种的补习辅导班,以至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拖着犹如行李箱一样的书包去学习上课。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实行减负增效理念是十分重要的。[1]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取得课堂高效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切实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课堂高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

二、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笔者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一片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三、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环节

首先,备好课是优化课堂的基础。为了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我们语文组经常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集体备课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也便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及早进入轨道,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非常有帮助。我们讨论后明确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要单纯、明确和务实,不说空话和大话。要正确透彻的理解每堂课的编排意图和例题与练习题的前后联系。课堂导入要直接明了,不绕圈子,杜绝花哨。这样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其次,上好课是优化课堂的途径。小学语文课堂要从“听、说、读、思”四个方面入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四、课后——合理安排,增效减负

要想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效果,就要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课后作业的多样性。课后作业不一定全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有口头作业、动手操作性作业、思考作业、观察类作业、记忆性作业、互动性作业等等。多样性的课后作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控制好作业总量。课后作业不宜过量,对于小学语文作业,严禁惩罚性的大量抄写类作业,因为大量的机械的重复性作业会使小学生感到厌烦,从而迁移到作业科目甚至科目老师,长久下去,便会产生厌学倾向。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数学老师等其他科目老师的作业量,要给孩子预留出自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3]

结语

总之,“减负增效”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相信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去做,一定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1]魏二云.浅议小学语文作业设置的“减负增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3):10-11.

[2]沈金凤.小学语文“30+10”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让减负方扎根于课堂教学中[J].新课程(小学版).2011,5(3):21-22.

[3]江小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

猜你喜欢
小学生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业
我是小学生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