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2016-03-03 09:3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雷锋课件多媒体

赵 友

(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161132)

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赵 友

(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小学 161132)

教育信息化,为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效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尤其是近年来优秀教育资源的“班班通”走进课堂后,更是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课件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在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时,我先让学生观看雷锋在泥泞的山路上抱着迷路的孩子及在遍布荆棘的路上背着老奶奶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观看短片后,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配乐朗诵的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雷锋的光荣事迹,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与乐于助人。最后通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唱中领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多种感官训练,不仅诱发了同学们对雷锋的了解,更使学生被雷锋的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染,从而自觉投入到“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列中去,这样自然就水到渠成,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的浓厚。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例如,在上《惊弓之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更是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条件下,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设备的充分利用,更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上《草》这首诗歌的时候对本师作者的介绍更加详细,让学生了解白居易更多的资料以及其写过的诗歌,同时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了解更深。在上《想别人不能想》这篇选读课文时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或者相似的画面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上《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时,就可以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短片进行放映,让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大文豪的杰作。同时,可以将《游子吟》这样的诗歌教学生读诵,将高尔基《母亲》这样的作品进行粗讲,让学生了解外国作家的名著。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展,了解本国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外国作家的相关著作。这样,知识越积越多,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提升,其综合素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 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从而不知不觉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小兴安岭的无限憧憬,对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敬畏之情。

总之,多媒体课件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实现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雷锋课件多媒体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