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03 09:30马九云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思品心理品质品德课

马九云

(河北省新乐市协神学校 河北新乐 050700)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马九云

(河北省新乐市协神学校 河北新乐 050700)

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

小学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 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

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创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情操。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的评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在思品课教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老师在讨论中可启发学生:小区里的老伯经常照顾双职工父母的小孩,帮人代管代看物品;自己下岗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品心理品质品德课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