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初中生良好品德素养

2016-03-03 09:30宋胜群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品德中华民族

宋胜群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广东惠州 516300)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初中生良好品德素养

宋胜群

(广东省惠东县黄埠中学 广东惠州 516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初中生的经济条件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本文探讨了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初中生良好品德素养,希望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品德高尚的学生。

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初中生 良好品德素养

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初中生养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初中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的良好品德方面的培养,而初中生的良好品德培养的重要地方就是学校。在学校,老师应当加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品德,老师在孩子面前需要做好榜样,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很容易受到成人的言行举止影响,因此,一个班主任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素养对于初中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日常生活中树立节约意识

班主任应当通过日常生活教育初中生,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并且采用多种形式教育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例如勤俭节约、诚实可靠等等,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例如,如要要培养初中生勤俭节约,那么可以在平时做教室清洁的时候,或者是在和同学好友玩耍的时候,以及班级组织出去旅游的时候,充分的把握好这些时机,然后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当然除了班主任的作用,家长对于初中的德育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的时候,父母也要教育孩子,他们吃饭的时候会浪费米饭或者挑食,这个时候作为就应当教育孩子米饭的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应当学会节约粮食,另外还要告诉孩子挑食的坏处,会导致营养的缺失;如果初中生在父母面前养成了撒谎的习惯,父母要及时的进行教育。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教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学着做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学会劳动和帮助其他同学,这样他才知道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培养出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师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动作和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2]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孩子都喜欢玩儿,尤其是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果将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也会乐于接受。例如:当学校组织郊游的时候,可以带抓住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出去旅游,让初中生从小就接触很多新鲜的东西,他就会对此产生好奇,那么老师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小学生,将知识传授给他,带着孩子参观具有传统美德内容的名声古迹或者博物馆,如果孩子对书籍感兴趣,还可以帮孩子买书本等等。旅游是一个很好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品德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也可以让孩子打开眼界,认识世界,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素养,同时,老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初中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丰富的班级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德育教学需要老师的模范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地方,因此,老师对于学生品德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需要老师发挥模范作用。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因此,老师的言行举止和班级班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发挥初中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是现在很多班主任需要重视的问题。在班级里,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规范,想要怎样教育孩子,老师本身就必须具备那样的品质,比如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待人等等。通过老师的行为,让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长期的影响就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品德。如果老师自己都经常说谎,并且让学生发现了,那么学生也不会听老师的教育,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标。另外,教师应加强自身水平的修养,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足,为给学生打造出适宜的环境,为提高效果,作为老师,不能固步自封甚至沉迷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我们应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汲取新鲜知识,摄取新颖观点,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摒弃老旧的观念意识和惯性思维,老师不仅可以能推动传统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我们应该对每次教育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3]

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环境、因此不珍惜食物,作为老师,应当让学生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是人类辛苦劳动产生的,所以要学会爱护和珍惜。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对学生品德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的老师,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场所。孩子从幼稚到成熟,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居住在家里,因此孩子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父母。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已然观念保守落后,没有充分的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自己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认为将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学习,让老师对孩子加强管教就可以了,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努力的为孩子为家庭挣钱,让孩子吃好穿暖,仅仅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忽视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孩子传统美德的养成,家长把教育培养孩子传统美德教育的任务交给了学校老师,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初中生的全面发展。[4]

结语

总之,我们要重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品德素养,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是每个老师的目的,让成才他们也是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学校这个环境,实现真正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

[1] 王崇鉴.浅谈中学教育合力构建的“五个要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52)

[2] 贺百花.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13(16)

[3] 胡春娜.美国中小学的责任意识教育——美国公民教育中心《责任》教材解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13(05)

[4] 董小思,孟庆男.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意识教育[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品德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做人美德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