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6-03-03 09:30刘珈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标新立异独创性知识经济

刘珈材

(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达州 635000)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刘珈材

(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达州 6350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至理名言,他道出了国家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知识对于国家的发展与繁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

初中 历史教学 创造思维

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此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首先就要使学生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拥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也有几千年的文明。对于这些文化和文明,中学生才开始接触历史,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有了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在现实中,学生的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而是要给予十足的解答,以利学生创新欲望的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否则,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是人们从事的主要活动。但是要知道创新会伴随相应的失败和风险。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知识创新的难度会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只有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始终如一地坚持创新,才可能最终获得创新的硕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历史让学生知道并懂得: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此外,通过讲述无数创新的例子使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和共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如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创作”、“竞赛”、“辩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讲解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的民族英雄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联想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世人对林则徐的评价,民族英雄有什么样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的特征是否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可以和林则徐一样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等等。通过相关知识点的串联并进行推广假设等,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具体表现。如若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等多种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方面: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味的机械死板学习,人类也将永远停滞不前。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更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需。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学习《秦亡汉兴》一课后指出:秦朝统治者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汉初之所以会出现“文景之治”盛世局面是与汉朝前期统治者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秦灭汉兴,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人提及,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就是学生思维独创性的表现。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创造性地解决,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2).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知识,这就给了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但学生的标新立异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加以否定,反而应该对学生正常的标新立异,要给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标新立异独创性知识经济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东方力量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知识经济供给侧改革五大着力点论析
大胆标新立异,开创全新境界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我的习作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