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2016-03-03 09:30邱洪彬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答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邱洪彬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 重庆重庆 404100)

高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邱洪彬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 重庆重庆 404100)

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课外好的和课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才能拓展他们的心智,丰富他们的心灵。

高中语文 阅读 确立 突出 情感

首先,确立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参与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核心。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很少有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各个模块的分析,将文章分析。所谓的阅读也只是根据教师的问题直接从文章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新课程强调阅读的个性化,提倡将阅读的主体权与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将阅读教学进行到底。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我们要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每节课为学生的阅读预留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时间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架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

其次,专题性阅读和比较性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时可围绕一个专题,广泛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同样主题的作品,同样风格的作品都可以成为一个专题,对专题中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比如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时,可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吝啬鬼》中的阿巴贡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比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再次,教师指导式阅读和应考探究性阅读。

(1)教师给学生指示性的阅读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点,提高学生阅读的各项能力。该阶段培养主要面向高二学生,指示学生运用好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的阅读老师指示的体裁上,不同的问题教授不同阅读技法,把学生不同的感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得大致统一。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架设想象桥梁,使学生通过想象更易于领略其文章的内涵,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内涵上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深层次已经的理解能力。教材中郁达夫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教师在对这段话进行剖析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秋天的早晨落花似雪的景象,作者满心欢喜而又好奇的踩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声响。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故乡秋天的清、静和悲凉之感。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驰骋想象,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的能力。⑵应考性阅读根据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能力,直接为学生提供考题信息进行阅读训练,锻炼高三学生的综合答题能力和考试应变能力。该阶段直接为高考而备,要求学生把已具有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要求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回答。教师要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清晰的答题方法,目的在于保证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保持活跃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与个性兴趣阅读有机合理地结合,充分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突出情感因素。

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学习、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达到高中语文阅读课的高效性。

猜你喜欢
答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邀你来答题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