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遵循的规律

2016-03-04 20:34绽秀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练习题课堂练习数学教师

绽秀萍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学区联合学校 青海循化 811100)

乡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遵循的规律

绽秀萍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学区联合学校 青海循化 811100)

课堂练习的时间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效率。任何过分强调教师讲授和学习自主练习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所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以讲代练”和“以练代讲”都是应避免的。正确的做法是注意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自主练习纳入教师的指导范围,确保自主练习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尽可能地提高练习设计的水平,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迅速地突破知识重点。

乡村小学 数学练习设计 规律原则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是教师的讲授所无法替代的。在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方法的体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效果是最直接有效的。这就好比是学习游泳,老是站在岸边,听了满耳朵的理论,不亲自下水去游几圈,去喝几口水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因此,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数学课都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去总结失败的教训,去完成学习的完整过程。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很重要,因为数学练习是乡村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主要实践过程,练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乡村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进行练习的设计时,必须遵循如下几个规律:

一、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规律

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练习题不易过难过繁,以便给乡村学生一个清晰地理解消化过程。随着练习的进程,再逐步加大练习的难度。例如,混合运算后的练习设计,可以在初步练习时只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而不计算。随着练习的深入在计算出来。在最后的练习题中,既画出运算顺序又计算出结果。又如,在进行有关应用题的练习设计时,可以再第一题里只列出算式就可以了,在第二题里再计算出来,在最后的练习题里试着填一下分析图。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步入新的知识层次。

二、不变到多变的规律

就是说在最初设计练习时一般不要改变例题的模式,以便给乡村学生一个适应例题的过程。在出现几道仿的练习题后,再逐步变换条件或问题,采取多变的形式,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进一步掌握新知识的目的。例如,讲解归一应用题:“一个修路队3天修路60千米,照这样计算,30天修路多少千米?”之后的练习设计,在开始的几道练习题中,保留原例题的模式,只变换一下说法,如“5个同学一天糊30个纸盒,10个同学每天糊多少个纸盒?”由于原模式未变,学生很容易解答出来。当学生熟悉了这类题的解法后,再逐步改变题中的条件或问题,如“5个同学每天糊30个纸盒,再增加15个同学,每天可以糊多少个纸盒?”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这一类型应用题的解法。

三、针对性规则

针对性的练习指的是练习不仅要反映出知识点的主旨,而且还应根据乡村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练习题。所选题目要适中,既不能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感觉太吃力,又不能让接受能力强的学感到过于轻松。

四、拾遗补缺的规则

在分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不同,接受能力也就不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一点就通,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需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有所领悟。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练习,尽量减少知识的模糊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练习题的功能。

五、练习内容要有应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课中,让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体,营造丰富的生动的真实的数学学习氛围,赋予数学学习鲜活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不但会感觉到数学的亲切,更会对此产生兴趣。练习的内容设计要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习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数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际应用,只有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应让实践“占据”课堂教学的一席之地。

六、联系生活 培养兴趣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割裂数学与生活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把教材拓展延伸开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要尽可能地让题目更具时代气息、 生活气息或者是乡土气息。这样的话,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保持新鲜好奇,参与热情高。更重要的是,这种练习会很好地激励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完成了由课内到课外的迁延,拓展了数学学习的空间。

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我们会发现数学问题是很容易转化为生活场景的,而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转化是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比如,在教学“余数”的时候,我发现不管我在课堂上做多少示范演算,学生就是对这个概念不甚理解。后来,我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售货员”,让学生去尝试扮演一下顾客与售货员的不同角色,让他们在模拟购物和找钱的过程中去体会“余数”的概念。我发现,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转变,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地就完成了对知识难点的突破。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尽量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尽可能地考虑到趣味性和实用性。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利用课堂练习完成教给学生知识,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并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就好比是对运动员的训练,只有数学教师的课堂练习科学合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有保障,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练习题课堂练习数学教师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