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迁移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6-03-04 20:34卢红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卢红基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蕉田小学 广东惠州 516300)

小学迁移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卢红基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蕉田小学 广东惠州 516300)

本文以朴实的语言论述了迁移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操作的模式,包含的类型等,要求在“迁移式阅读”教学中,在内容上,应立足文本,以文本为起点,展开迁移并为最终的回归提升而迁移。在时间分配上,以课内阅读为主,以文本阅读为主,以迁移材料为辅,延伸课外阅读。

文本 迁移 延伸 拓展 回归

小学语文“迁移式”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迁移的双主体,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体验。“迁移式阅读”教学以“课前阅读——课内理解—— 总结汇报—迁移拓展—形成能力”为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使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与课外阅读、课内知识点与课外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完成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解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从文本、知识点入手,后又拓展了迁移范围,迁移到作者的相关资料和相关的读物,由篇到篇,由篇到本,由里到外,不断地迁移,延伸,拓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足功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每个学年组织的阅读竞赛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开放资源:丰富阅读的文化营养

从“迁移式阅读”教学看,语文的每一篇课文,是引领学生进入某个专题的研究或体验的“引子”,以此引领学生汲取文化营养。从迁移的内容看,只要属于健康文化的范畴,都可以纳入迁移材料中。

1.开渠引流,迁移多种媒体。

从媒体类型看,可把迁移的材料内容分为文字资料类、配乐音频类、视频图像类。(1)文字资料类。文学阅读材料的迁移引入,能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量,丰富语言,接受文学的熏陶。(2)配乐音频类。音乐以独有的美感美化了我们的课堂,感染着人的情感,渲染气氛,使学生在唯美的情境中,思维、情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从而提升了阅读效率(3)视频图像类。阅读中迁移视频资料和图像能填补学生的阅历缺陷,拓宽优化学生的想象。

2.博古通今,贯通中外时空。

文化无国界,阅读无时限。广开思路,使学生的迁移阅读联通起古今中外的文化时空。

3.丰富信息,打破学科界限。

生活的外延和学习的外延相等。同样,阅读教学也需要迁移起各学科的信息。

二、立足文本:把握语文教学的真谛

“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迁移式阅读”教学,在内容上,也应立足文本,以文本为起点展开迁移,并为最终的回归提升而迁移。在时间分配上,以课内阅读为主,以文本阅读为主,以迁移材料为辅,延伸课外阅读,

1.起点在文本处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迁移材料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太少了,立足于文本的迁移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文本的学习。

2.归结点在文本处

迁移,并不代表着无止境的延伸。“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课文。迁移的基点是课文,迁移的时空也是课文。迁移,是思维活动的扩张,如增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等,是扎扎实实的迁移。

这立足于文本的迁移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推动了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作家的作品中,了解不同的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我所以我们更应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追寻语文教学永恒的真谛,让语文教学在这真实、朴实、扎实中绽放更灿烂的异彩!

三、节时高效:保证阅读的迁移时间

“迁移式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高耗低效”的局面,浓缩教时,提高效率,从而为迁移阅读创造时间、空间。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出“迁移式阅读”也可以分为:认知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节时必须落实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1.认知性阅读,自主交流

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学习,侧重认知性阅读。课始初读,应在学生正确连贯地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自主设定学习目标。通过探底式检测,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反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看似费时的手段,却避免了学生提出重复的意见和问题,较之师生单线交流节约了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认知性阅读。

2.感悟性阅读,抓住重点

这一块面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其中抓住重点就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文本而言,共性往往是文本的特色,是感悟的重点,个性是感悟的细枝末梢,教学中抓大放小,用重点的感悟涵盖细节的关注。就学生而言,共性是学生感悟的焦点、理解的难点,个性是个人色彩浓郁,与个人学习基础关联紧密的感悟点,教学中应尊重个性,但更关注学生的共鸣。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既能解决感悟的主任务,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3.积累性阅读,多线并进

这一块面的阅读,在传统教学中成为单独的一个块面安排在充分感悟后。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认知性阅读中的初读读通是积累性阅读的基础,感悟性阅读中的感悟朗读是积累性阅读的情感内化过程,采用化整为零,多线并进的方法,既在前两个板块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读通读好,那么,学生阅读中的积累便水到渠成,有形的教学安排在无形的理解感悟中自觉地完成,显得轻松节时。另外,在最后的迁移性阅读中也是对阅读积累的促进。因此,多线并进,化有形为无形就能大大节省积累的时间。

四、师生共读:架构迁移的阅读基础

教师的阅读是让学生飞翔的第一步,也是使一枝梅花变成“一枝春天”的魔法石。只有一个具有相应人文素质和相当强的鉴别能力的“超级迁移”型教师才能把学生“迁移”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应该培养的能力。

1.备课式迁移阅读

备课式阅读就是在备课过程中,在钻研教材基础上,阅读相关迁移资料,即在学生学习前完成教师的迁移阅读。教师从文本的时代背景、所选篇目、作者简介、相似文本等相迁移接点出发,开展超前的备课式阅读。教师通过备课式阅读改进阅读量与阅读率,延伸的阅读化成教师的修养与感悟,也增强了诠释者的诠释能力。

2.跟进式迁移阅读

跟进式阅读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共鸣行为。当校园里兴起健康的读书热时,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被动式阅读,教师也随之阅读“当红”的读物。正是与学生们同步的阅读使教师获得与“徒弟”们密切对话的力量,建立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本应具有的生态。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