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点滴感悟

2016-03-05 23:53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谭红民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具活动课情境

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谭红民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点滴感悟

江苏高邮市实验小学(225600)谭红民

[摘要]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被学生和教师所忽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充分准备,为数学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打下基础;应转变观念,使数学实践活动常态化;应精心组织,让数学实践活动有序化。

[关键词]课前准备活动秩序常态化有序化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最为显著的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上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来数学教学“轻直接经验,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实际应用少”等模式。然而,全新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给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比如在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把学生放出去收不回来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对实践活动产生畏难心理,认为开展实践活动课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便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准备,为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打下基础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想出应对的措施,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使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1.对教学内容做到充分理解和掌握

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明白所教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即将实施时,教师有必要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同时考虑如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将所教的知识进一步加工提炼,不仅要全面理解、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使其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学生实践。

教学内容的准备,即实践活动的尝试,那是另一层次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课前对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没有充分的尝试和研究,就无法全面把握实践活动中的关键点,也就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课前的实践体验很重要,关系到本次实践活动能否成功。

2.教具的准备,辅助数学实践活动课成功开展

教具的合理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不可忽视,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前做好教具的准备工作,虽然教具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但教具运用巧妙、恰当,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除了一些非常规性的器材学生无法准备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或者指导学生制作教具,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真正热爱数学实践活动课。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好课前准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如在数学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小调查:“你们喜欢哪些活动?把结果填在表里。”“大家也可以进行小实验,如观察某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安排,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否则可能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甚至无法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做好数学课实践活动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二、转变观念,使实践活动常态化

正如不少数学教师所说:“实践活动课太乱了,又浪费时间,不如让学生多练习几道题目来得实在。”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太多重视。而且,实践活动只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途径,教师和家长只会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及卷面成绩,不会去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掌握的,从而导致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被学生和教师所忽略。

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让数学实践活动课常态化,才能切实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质量。比如,由于学生没有真正上过实践活动课,所以会异常的兴奋和好奇,特别是对所用的器材感到新奇,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如果我们能坚持长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课习以为常,就能增强教师对活动秩序的调控能力。

三、精心组织,让实践活动有序化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设置悬念,可为成功教学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导入时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所探究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那么课堂教学就很难正常、有序地进行了。

2.明确任务,加强指导

明确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保持高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还要指导学生确定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以保证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另外,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难以预测的情况,如按预定方法难以取得有价值的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等,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指导,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3.创设情境,激励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然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整堂课,从其载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推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有序化、有效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制度,及时评价

首先,制定一系列的实践规则,如在教师允许开始实践课前不得自行摆弄器材、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爱护器材、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整理器材等。教师应要求学生牢记这些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分配角色或任务,即指定某学生担任小组长或轮流担任小组长,并给学生编号,分别规定每个学生做什么。如某号同学是组长,负责分配组织领导;某号同学负责做好记录等。组员只有分工明确,才能提高活动效果。

最后,积极进行评价,建立制度。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等机制,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表现给予灵活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对效率高、合作效果好的小组予以表扬。

通过以上做法,能有效帮助我们牢牢地牵住数学活动课堂的缰绳。当然,数学实践活动课没有更多的、现成的方案供我们照抄,没有现成的路让我们去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地去探索,不断修正与完善,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从而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坚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携手并进,一定会把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成学生喜爱的课程。

(责编木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6-019

猜你喜欢
教具活动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活动课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